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酉,大赦。
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
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将军常山王遵等三军东道出长川,镇北将军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珪自将大军从中道出驳髯水以袭高车。
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
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燕主盛每十日一自决狱,不加拷掠,多得其情。
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镇安夷,广武公傉檀镇西平,叔父素渥镇湟河,若留镇浇河,从弟替引镇岭南,洛回镇廉川,从叔吐若留镇浩亹;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宋代司马光编写。它记载了从周朝平王东迁开始到五代十国结束的历史。下面将逐句翻译这首诗,并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39)春,正月,辛酉,大赦。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将军常山王遵等三军东道出长川,镇北将军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珪自将大军从中道出驳髯水以袭高车。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燕主盛每十日一自决狱,不加拷掠,多得其情。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镇安夷,广武公傉檀镇西平,叔父素渥镇湟河,若留镇浇河,从弟替引镇岭南,洛回镇廉川,从叔吐若留镇浩亹;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2. 注释说明
  • 起止时间:“起屠维大渊献”指的是从周朝开始的记录,具体年份不详。“尽上章困敦”表示这一卷的内容结束于周朝的最后一天,即“上章困敦”,这一年是农历的十二月。这两句说明了《资治通鉴》的起始时间和覆盖的年代范围。
  • 人物事件
  1. 留忠谋反案:留忠被处死,他的同党包括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都被处以死刑。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清洗。
  2. 慕容盛的大赦: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后,慕容盛进行了大赦,这表明他希望通过宽容政策来稳定局势和恢复民心。
  3. 武威王乌孤的迁徙:慕容盛将武威王乌孤迁移至乐都作为新的都城。这可能是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同时也可能是对乌孤势力的一种削弱。
  4. 政治改革:慕容盛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大赦、改元、调整州郡的任命等。这些改革可能旨在恢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5. 赏析
  • 历史背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录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事件。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晋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历史背景。
  • 政治意义: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动荡,通过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动态。
  • 文学价值:诗歌本身也是一种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诗人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表现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晋朝时期的历史脉络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