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骑常侍张融言于利鹿孤曰:“焦朗兄弟据魏安,潜通姚氏,数为反覆,今不取,后必为朝廷忧。”利鹿孤遣傉檀讨之,朗面缚出降,傉檀送于西平,徙其民于乐都。
桓玄发江陵,虑事不捷,常为西还之计。及过寻阳,不见官军,意甚喜,将士之气亦振。庾楷谋泄,玄囚之。丁巳,诏遣齐王柔之以驺虞幡宣告荆、江二州,使罢兵;玄前锋杀之。柔之,宗之子也。
丁卯,玄至姑孰,使共将冯该等攻历阳,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婴城固守。玄军断洞浦,焚豫州舟舰。豫州刺史谯王尚之帅步卒九千阵于浦上,遣武都太守杨秋屯横江,秋降于玄军。尚之众溃,逃于涂中,玄捕获之。司马休之出战而败,弃城走。
刘牢之素恶骠骑大将军元显,恐桓玄既灭,元显益骄恣,又恐己功名愈盛,不为元显所容,且自恃材武,拥强兵,欲假玄以除执政,复伺玄之隙而自取之,故不肯讨玄。元显日夜昏酣,以牢之为前锋。牢之骤诣门,不得见,及帝出饯元显,遇之公坐而已。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四(卷一一二)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公元401年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
译文: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公元401年春季,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想自立为皇帝,群臣都劝他这样做。
注释:
- 安皇帝:指东晋的最后一位皇帝安帝司马德宗。
- 隆安五年:这是东晋的第五个年号“隆安”。
- 春:季节,这里指的是一年的开始。
- 正月: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
- 武威王利鹿孤:东晋时期的重要军事人物,封为武威王。
- 称帝:古代帝王的一种称号,这里指的是自立为帝。
- 群臣皆劝之:大臣和官员们都劝说利鹿孤这样做。
赏析:
这段历史描述了东晋末年的政治动荡,特别是武威王利鹿孤想要自立为皇帝的野心。在这一时期,东晋王室的衰落以及地方势力的崛起导致了国家政权的不稳定。文中提到“群臣皆劝之”,这显示了当时朝中大臣们对利鹿孤自立为帝的支持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权力斗争的复杂性。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也展示了个人野心与国家命运之间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