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熙为其后苻氏起承华殿,负土于北门,土与谷同价。宿军典军杜静载棺诣阙极谏,熙斩之。
苻氏尝季夏思冻鱼,仲冬须生地黄,熙下有司切责不得而斩之。
夏,四月,癸丑,苻氏卒,熙哭之懑绝,久而复苏;丧之如父母,服斩衰,食粥,命百官于宫内设位而哭,使人按检哭者,无泪则罪之,群臣皆含辛以为泪。高阳王妃张氏,熙之嫂也,美而有巧思,熙欲以为殉,乃毁其禭靴中得弊氈,遂赐死。右仆射韦璆等皆恐为殉,沐浴俟命。公卿以下至兵民,户率营陵,费殚府藏。陵周围数里,熙谓监作者曰:“善为之,朕将继往。”
丁酉,燕太后段氏去尊号,同居外宫。
氐王杨盛以平北将军苻宣为梁州督护,将兵入汉中,秦梁州别驾吕莹等起兵应之。刺史王敏攻之,莹等求援于盛,盛遣军临浕口,敏退屯武兴。盛复通于晋,晋以盛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盛因以宣行梁州刺史。
燕王熙为后苻氏起承华殿,负土于北门,土与谷同价。 宿军典军杜静载棺诣阙极谏,熙斩之。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晋朝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燕王为了其皇后苻氏建造承华殿,并因反对者杜静的极谏而被斩杀。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现状,同时也反映了燕王的权力欲和残忍无情。
关键词解释:
- 负土:指搬运土石等建筑材料。
- 季夏:夏季的一个时期。
- 仲冬:冬季的一个时期。
- 生地黄:一种药材,通常在冬季采集。
- 宿军典军:负责军队纪律和安全的官员。
- 阙极谏:指极力劝谏。
- 切责:严厉责备。
- 不得而斩之:因为某种原因被处死。
分析:
诗中的燕王熙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的生命和感受,建造宫殿耗费大量资源,甚至因批评他的人而被处以死刑。这种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权力的追求可能导致的道德沦丧和法治的不健全。同时,诗中也揭示了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权力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尊重生命、维护正义,并在追求个人或集团利益时保持道德底线。
结论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即权力的滥用往往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现代社会的警钟,提示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