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勃闻秦复与魏通而怒,乃谋叛秦。柔然可汗社仑献马八千匹于秦,至大城,勃勃掠取之,悉集其众三万馀人,伪畋于高平川,因袭杀没弈干而并其众。
勃勃自谓夏后氏之苗裔,六月,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大赦,改元龙升,置百官。以其兄右地代为丞相,封代公;力俟提为大将军、封魏公;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封梁公;弟阿利罗引为司隶校尉,若门为尚书令,叱以鞬为左仆谢,乙斗为右仆射。
贺狄干久在长安,常幽闭,因习读经史,举止如儒者。及还,魏主珪见其言语衣服皆类秦人,以为慕而效之,怒,并其弟归杀之。秦王兴以太子泓录尚书事。
秋,七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汝南王遵守之坐事死。遵之,亮之五世孙也。
癸亥,燕王熙葬其后苻氏于徽平陵,丧车高大,毁北门而出,熙被发徒跣,步从二十馀里。甲子,大赦。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译文: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季,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发动军队袭击襄阳,桓蔚失败后逃往江陵。已丑,刘毅等人的几支军队到达马头。
赏析:这首诗是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的一篇记录。诗中通过描绘晋安帝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鲁宗之发动军队袭击襄阳,桓蔚失败后逃往江陵,显示出当时战乱的严重性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而刘毅等人的军队到达马头,则显示了朝廷对各地叛乱的镇压和应对。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晋安帝时期的历史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