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杨承祖,斩之。修之欲进讨谯纵,益州刺史鲍陋不可。修之上表言:“人之所以重生,实有生理可保。臣之情也,生涂已竭,所以借命朝露者,庶凭天威诛夷仇逆。今屡有可乘之机,而陋每违期不赴,臣虽效死寇庭,而救援理绝,将何以济!”刘裕乃表襄城太守刘敬宣帅众五千伐蜀,以刘道规为征蜀都督。
魏主珪如豺山宫。候官告:“司空庾岳服饰鲜丽,行止风采,拟则人君。”珪收岳,杀之。
北燕王云以冯跋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冯万泥为尚书令,冯素弗为昌黎尹,冯弘为征东大将军,孙护为尚书左仆射,张兴为辅国大将军。弘,跋之弟也。
九月,谯纵称籓于秦。
秃发檀将五万馀人伐沮渠蒙逊,蒙逊与战于均石,大破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诗句:

  • 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杨承祖,斩之。 修之欲进讨谯纵,益州刺史鲍陋不可。 修之上表言:“人之所以重生,实有生理可保。臣之情也,生涂已竭,所以借命朝露者,庶凭天威诛夷仇逆。今屡有可乘之机,而陋每违期不赴,臣虽效死寇庭,而救援理绝,将何以济!”
  • 魏主珪如豺山宫。候官告:“司空庾岳服饰鲜丽,行止风采,拟则人君。” 珪收岳,杀之。
  • 北燕王云以冯跋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冯万泥为尚书令,冯素弗为昌黎尹,冯弘为征东大将军,孙护为尚书左仆射,张兴为辅国大将军。
  • 九月,谯纵称籓于秦。
  • 秃发檀将五万馀人伐沮渠蒙逊,蒙逊与战于均石,大破之。

译文:

  • 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力攻击杨承祖,将其斩杀。毛修之想要进军讨伐谯纵,但益州刺史鲍陋不同意。毛修之上表说:“人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是因为有生命保障。臣的心意是,生命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所以我借助生命之光来等待上天的惩罚和消除敌人。现在有几次可以趁机进攻的机会,而鲍陋每次都违背期限不来,臣虽然拼死抵抗敌寇,但是救援断绝,将如何得以帮助?”刘裕于是上表请求襄城太守刘敬宣带领五千人攻打蜀地,任命刘道规为征蜀都督。
  • 北魏国主拓跋圭前往豺山宫。守卫报告:“司空庾岳穿着华丽的服装,行为举止风度,模仿了君主。”拓跋圭逮捕了庾岳,并将其斩首。
  • 北燕王慕容云任命冯跋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冯万泥为尚书令,冯素弗为昌黎尹,冯弘为征东大将军,孙护为尚书左仆射,张兴为辅国大将军。冯弘,是冯跋的弟弟。
  • 九月,谯纵向秦国称臣。
  • 秃发檀率领五万余人进攻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在均石交战,大败敌军。

赏析: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中的巨著,以其详实的历史记载和深刻的历史解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篇记录了东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涉及政治、军事行动及个人命运等多方面内容。

诗中提及的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的联合作战以及其结果——杨承祖的被斩,反映了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毛修之希望通过这次行动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最终未能成功。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毛修之的政治野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斗争的激烈性。

毛修之上书请求救援未果的描述,揭示了他面对强敌时的无奈和困境。他的求援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同时也暴露了他在危机时刻的无助和绝望。这一情节不仅是对毛修之个人命运的描写,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

诗中的北魏国主拓跋圭的行动及其后果——庾岳被杀和拓跋圭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北方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国家形势,也体现了历史变迁中的残酷和无情。

《资治通鉴》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记载,展示了东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的记载,也是对人性、权力斗争和社会变革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