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雍人千馀家推襄邑令上谷寇赞为主,以降于魏,魏主嗣拜赞魏郡太守。久之,秦、雍人流入魏之河南、荥阳、河内者,户以万数。嗣乃置南雍州,以赞为刺史,封河南公,治洛阳,立雍州郡县以抚之。赞善于招怀,流民归之者,三倍其初。
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东还,大喜,问于王买德曰:“腾欲取关中,卿试言其方略。”买德曰:“关中形胜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复以中原为意。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青泥、上洛,南北之险要,宜先遣游军断之;东塞潼关,绝其水陆之路;然后传檄三辅,施以威德,则义真在网罟之中,不足取也。”勃勃乃以其子抚军大将军璝都督前锋诸军事,帅骑二万向长安。前将军昌屯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屯青泥,勃勃将大军为后继。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是一段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诗句为:“秦、雍人千馀家推襄邑令上谷寇赞为主,以降于魏,魏主嗣拜赞魏郡太守。” 译文是:秦、雍地区有一千多户人家推举襄邑县令上谷人寇赞为领袖,向魏投降,北魏的皇帝拓跋嗣任命寇赞为魏郡太守。
关键词注释:
- 资治通鉴: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从战国至隋朝的历史事件。
- 卷一百十八: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讲述了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
- 晋纪四:这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第四卷,主要讲述了晋朝的历史事件。
- 秦、雍人:指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的人们。
- 千馀家:超过一千户人家。
- 襄邑令:襄邑县的县令,寇赞担任此职务。
- 上谷: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一带。
- 魏主嗣:即北魏的皇帝拓跋嗣。
- 魏郡:今天的河北邯郸市一带,是北魏的一个重要城市。
- 南雍州:指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一带。
- 河南公:封号,寇赞被封为河南公。
- 洛阳: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是东汉和西晋的首都。
- 雍州郡县:指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一带,是东汉和西晋的重要城市。
- 买德:王买德,他是夏王勃勃的谋士。
- 关中:今天陕西中部地区,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都与这个地方有关。
- 裕:指东晋的皇帝司马曜,他是魏国的皇帝。
- 青泥:今天的甘肃天水市一带,是北魏的一个重镇。
- 潼关: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是北魏的重要防线。
- 义真:指的是东晋的军事将领桓温的儿子桓玄。
- 传檄:发布文告,宣布政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寇赞的描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局势。诗中提到的“秦、雍人”和“襄邑令”等词汇,都是对当时地理位置和人物身份的一种描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