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之之卒也,朝廷恇惧,欲发诏,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之,中军咨议参军张邵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然世子无专命,宜须谘之。”裕欲以王弘代穆之,从事中郎谢晦曰:“休元轻易,不若羡之。”乃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代管留任。于是朝廷大事常决于穆之者,并悉北咨。
裕以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王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义真时年十二。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领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皆为中兵参军,仍以田子领始平太守,德祖领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馀人,何惧王镇恶!”

诗句解析:

  1. “穆之之卒也,朝廷恇惧,欲发诏,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之。”
  • 解释: 穆之去世后,朝廷感到恐慌和不安。他们想要发布一道诏书,任命徐羡之为太尉左司马来接替他的职位。
  • 关键词: 穆之、朝廷、徐羡之、太尉左司马
  1. “中军咨议参军张邵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然世子无专命,宜须谘之。’”
  • 解释: 中军咨议参军张邵说:“现在我确实生病了,我的职位最终会由徐羡之接管。但是皇太子没有单独做决定的权力,应该征求他的意见。”
  • 关键词: 中军咨议参军、张邵、急病、任终、皇太子
  1. “裕以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王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
  • 解释: 桓玄任命自己的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个州的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并且授予他一些官职。
  • 关键词: 次子、桂阳公、义真、都督、雍州、梁州、秦国州、军事行动、安西将军、雍州、梁州、秦国州
  1. “义真时年十二。”
  • 解释: 当时义真的年龄是十二岁。
  • 关键词: 义真、时年、十二
  1. “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领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皆为中兵参军,仍以田子领始平太守,德祖领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 解释: 桓玄任命他的太尉咨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以及王镇恶为司马,并兼任冯翊太守;沈田子和毛德祖分别担任中兵参军和始平太守,傅弘之则被任命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 关键词: 太尉咨议参军、京兆王修、长史、王镇恶、司马、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中兵参军、始平太守、傅弘之、雍州治中从事史
  1. “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 解释: 在此之前,那些居住在陇上的流民寄居在关中的人们,希望利用军队的力量恢复他们的家园;而设置东秦州之后,知道桓温没有再次进行西部扩张的意图,他们都感到失望并叹息。
  • 关键词: 陇上流户、寓关中、望因兵威得复本土、东秦州、无复西略之意、叹息失望
  1. “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
  • 解释: 关中的人一向尊敬王猛,当桓温攻克长安时,王镇恶功劳最大,因此南方的人都很嫉妒他。
  • 关键词: 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南人忌之
  1. “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
  • 解释: 沈田子认为自己在峣柳之战中获得的胜利,和镇恶争夺战功不公平。
  • 关键词: 沈田子、峣柳之捷、争功不平
  1. “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说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
  • 解释: 桓温即将返回时,沈田子和傅弘之对桓温说:“镇恶的家族在关中,我们不能依赖他们保证安全。”桓温回答:“现在留下了你们文武将士和一万精锐兵力,如果他们想做出不好的事情,正好可以让他们自取灭亡。不要再多说了。”
  • 关键词: 裕将还、田子、傅弘之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万精兵、彼若欲为不善、自灭耳、勿复多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