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士,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
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十二月,庚子,裕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氐豪徐骇奴、齐元子等拥部落三万在雍,遣使请降於魏。魏主嗣遣将军王洛生、河内太守杨声等西行以应之。
闰月,壬申,魏主嗣如大宁长川。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这部书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通过详尽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以下是对原文内容的逐句解读:

  1.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这句话是引用自《荀子·君道》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决策时要慎重,不要轻易地作出判断,一旦作出了决定就要坚持到底,不可动摇。

  2. 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裕”是指东晋的皇帝司马曜,“镇恶”指王镇恶,“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司马曜把关中地区委托给了王镇恶,而王镇恶又与东晋朝廷有着矛盾,这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3. 而复与田子有后言:“田子”指田泓,是王镇恶的儿子。王镇恶与东晋之间的分歧导致两人有了后言,即产生了矛盾或不信任。

  4. 是斗之使为乱也:这里用“斗之”来比喻王镇恶的反叛行为,使得他成为叛乱的导火索。司马曜因为这种内部矛盾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混乱。

  5. 惜乎!百年之寇:“百年之寇”指的是东晋,这是司马曜统治的东晋国家。司马曜感叹,这个经历了百年战乱的国家,再次落入敌手,令人痛心。

  6. 丰、鄗之都复输寇手:“丰”、“鄗”是古代的两个地名,它们被东晋失去。这里的“输寇手”表示被敌人占领,意味着这些地方不再属于东晋,而是成为敌人领土的一部分。

  7. 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这句话出自他的《劝学》一文。荀子认为兼并容易实现,但保持坚稳不易;这句话强调了维护国家稳定和团结的难度。

《资治通鉴》通过详细的记述和深刻的分析,展示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统治者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的困境和选择。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统一与分裂、信任与背叛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多变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