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之以荆州地重,恐宜都王至,或别用人,乃亟以录命除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精兵旧将,悉以配之。
秋,七月,行台至江陵,立行门于城南,题曰“大司马门”。傅亮帅百僚诣门上表,进玺绂,仪物甚盛,宜都王时年十八,下教曰:“猥以不德,廖降大命,顾己兢悸,何以克堪!辄当暂归朝廷,展哀陵寝,并与贤彦申写所怀。望体其心,勿为辞费。府州佐史并称臣,请题榜诸门,一依宫省;王皆不许。教州、府、国纲纪宥所统内见刑,原逋责。
诸将佐闻营阳、庐陵王死,皆以为疑,劝王不可东下。司马王华曰:“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虽嗣主不纲,人望未改。徐羡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诸生,非有晋宣帝、王大将军之心明矣;受寄崇重,未容遽敢背德。畏庐陵严断,将来必不自容;以殿下宽睿慈仁,远近所知,且越次奉迎,冀以见德;悠悠之论,殆必不然。又,羡之等五人,同功并位,孰肯相让!就怀不轨,势必不行。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盖由贪生过深,宁敢一朝顿怀逆志!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殿下但当长驱六辔,以副天人之心。”王曰:“卿复欲为宋昌邪!”长史王昙首、南蛮校尉到彦之皆劝王行,昙首仍陈天人符应。王乃曰:’诸公受遗,不容背义。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乃命王华总后任,留镇荆州。王欲使到彦之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反,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

翻译:宋纪二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羡之以荆州之重,恐宜都王至,或别用人。乃亟以录命除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精兵旧将,悉以配之。

译文:羡之以荆州的重要,恐怕宜都王会来,或者另外任命官员。于是急忙用皇帝的命令任命领军将军谢晦为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想让他在外作为后援,精锐的部队和老将,全部分配给他。

注释:荆州:地名,今湖北省包括襄阳市一带地区。荆州是南朝宋的要地,有丰富的资源,战略位置重要。重:重视。刺史:官名,古代地方长官的职称。录命:皇帝的命令。都督:官职名,管理一州的军政事务。谢晦:人名,时任领军将军,负责军队指挥。荆、湘等七州:指的是湖北、湖南等地。

赏析:此诗描述宋文帝刘义隆为了加强荆州的军事力量,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谢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被认为有能力抵御可能的威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以及宋文帝对荆州的重视和依赖。同时,也揭示了谢晦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所承担的责任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