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魏主诏曰:“今二寇摧殄,将偃武修文,理废职,举逸民。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颍、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如玄之比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遂征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差次叙用。崔绰以母老固辞。玄等皆拜中书博士。玄,谌之曾孙;灵,顺之从父兄也。
玄舅崔浩,每与玄言,辄叹曰:“对子真使我怀古之情更深。”浩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玄止之曰:“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有几人!宜加三思。”浩不从,由是得罪于众。
初,魏昭成帝始制法令:“反逆者族。其馀当死者听入金、马赎罪。杀人者听与死家马牛、葬具以平之。盗官物,一备五;私物,一备十。”四部大人共坐王庭决辞讼,无系讯连逮之苦,境内安之。太祖入中原,患前代律令峻密,命三公郎王德删定,务崇简易。季年被疾,刑罚滥酷;太宗承之,吏文亦深。冬,十月,戊寅,世祖命崔浩更定律令,除五岁、四岁刑,增一年刑;巫蛊者,负羖羊、抱犬沉诸渊。初令官阶九品者得以官爵除刑。妇人当刑而孕,产后百日乃决。阙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中诗句的逐条释义和相关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今二寇摧殄。”
    译文:如今两个敌对势力已经被消灭。
    注释:这里的”二寇”指魏主所指的两个敌对势力,即南朝与北朝。”摧殄”意为彻底消灭或者摧毁。全句表达的是北魏已经击败了南朝的敌对势力。

  2. 诗句:“将偃武修文。”
    译文:接下来将会停止战争,开始注重文化教育。
    注释:”偃武”意为停止战争,”修文”则是指发展文化教育。这句话反映了魏主对于当前形势的看法,即将结束军事冲突,转而注重和平发展和文化教育。

  3. 诗句:“理废职,举逸民。”
    译文:重新安排职位,选拔贤能之人。
    注释:这里的“废职”指的是废弃无用的官职,而“逸民”则是指有才能但未被重用的人。这两句诗表明,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应当重新任命有用的官员,并选拔那些有能力但尚未得到机会的人才。

  4. 诗句:“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颍、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
    译文:范阳的卢玄、博陵的崔绰、赵郡的李灵、河间的邢颍、勃海的高允、广平的游雅、太原的张伟等人,都是贤德出众的家族,在各自的地方都有杰出的贡献。
    注释:这句是对当时几位杰出人士的具体介绍,强调他们各自在地方上的卓越贡献和地位。

  5. 诗句:“如玄之比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
    译文:像玄这样的贤人,都命令州郡以礼仪送行。
    注释:”如玄之比者”指的是上述提到的那些贤人,”尽敕州郡以礼发遣”则是表示对这些人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和送行。全句强调要对这些贤人给予尊重和礼遇。

  6. 诗句:“遂征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
    译文:于是征召玄和他的同僚以及由各州郡送来的数百人。
    注释:这里提到了具体的行动——征召贤人和其他人员,以及他们的来源地。

我们可以看出魏主对于当前形势的态度和政策,以及对贤才的重视和礼遇。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进步和宽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