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魏主如定州;十一月,乙丑,如冀州;己巳,败于广州;丙子,如鄴。
魏人数伐燕,燕日危蹙,上下忧惧。太常杨昬复劝燕王速遣太子入侍。燕王曰:“吾未忍为此。若事急,且东依高丽以图后举。”昬曰:“魏举天下以击一隅,理无不克。高丽无信,始虽相亲,终恐为变。”燕王不听,密遣尚书阳伊请迎于高丽。
丹阳尹萧摹之上言:“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自顷以来,情敬浮末,不以精诚为至,更为奢竞为重,材竹铜彩,糜损无极;无关神祗,有累人事,不为之防,流遁未息。请自今欲铸铜像及造塔寺者,皆当列言,须报乃得为之。”诏从之。摹之,思话从叔也。
魏秦州刺史薛谨击吐没骨,灭之。
杨难当释杨保宗之囚,使镇童亭。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甲辰,魏主如定州;十一月,乙丑,如冀州;己巳,败于广州;丙子,如邺

  • 注释:此句讲述拓跋焘在甲辰前往定州,在乙丑前往冀州,并在己巳在广州市遭遇失败。最后他在丙子到达邺城。
  • 赏析:从这段记载来看,魏主拓跋焘多次对宋朝进行军事打击,显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宋朝的严重威胁。

魏人数伐燕,燕日危蹙,上下忧惧。太常杨昬复劝燕王速遣太子入侍

  • 注释:此处描述的是北魏军队对宋朝的频繁进攻使得燕国陷入了困境。杨昬是北魏的太常,他建议燕王尽快让太子到北魏做人质以示臣服。
  • 赏析:这一事件反映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战略平衡的动态变化,也揭示了政治局势的严峻性。

燕王曰:“吾未忍为此。若事急,且东依高丽以图后举。”昬曰:“魏举天下以击一隅,理无不克。高丽无信,始虽相亲,终恐为变”

  • 注释:燕王表示不愿意接受这个提议,如果形势紧急,他将依赖高丽的帮助。杨昬则认为魏国的实力过于强大,即使高丽有信用,最终也可能背叛。
  • 赏析:这一对话反映了双方对未来战略的担忧与不确定性,以及各自的权衡与决策。

燕王不听,密遣尚书阳伊请迎于高丽

  • 注释:尽管杨昬的建议被拒绝,但燕王最终还是决定秘密派尚书阳伊出使高丽,试图寻求外部帮助。
  • 赏析:这体现了燕国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无奈选择,以及通过结盟来增强自身力量的意图。

丹阳尹萧摹之上言:“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自顷以来,情敬浮末,不以精诚为至,更为奢竞为重,材竹铜彩,糜损无极;无关神祗,有累人事,不为之防,流遁未息。请自今欲铸铜像及造塔寺者,皆当列言,须报乃得为之。”

  • 注释:丹阳尹萧摹之提出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指出虽有四代历史,但形像塔寺遍布各地,数量众多。他认为这些建筑虽然美观但却无益于佛教信仰的真正传播。他还建议对于铸造佛像及建造寺庙的行为应有所限制,以防止浪费和奢侈。
  • 赏析:萧摹之的言论不仅反映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还表达了对当时佛教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批评,以及对资源浪费现象的担忧。这种言论可能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来规范佛教活动,防止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信仰的本质。

诏从之。摹之,思话从叔也。

  • 注释:皇帝接受了萧摹之的建议并予以批准,萧摹之是思话的叔叔。
  • 赏析:这一事件表明了政府对于宗教活动的管理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家族成员在国家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