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刘湛与仆射殷景仁有隙,湛欲倚义康之重以倾之。义康权势已盛,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浸不能平。湛初入朝,上恩礼甚厚。湛善论治道,谙前代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即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晚节驱煽义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尝谓所亲曰:“刘班方自西还,吾与语,常视日早晚,虑其将去;比入,吾亦视日早晚,苦其不去。”
殷景仁密言于上曰:“相王权重,非社稷计,宜少加裁抑。”上阴然之。
司徒左长史刘斌,湛之宗也;大将军从事中郎王履,谧之孙也;及主簿刘敬文,祭酒鲁郡孔胤秀,皆以倾谄有宠于义康;见上多疾,皆谓“宫车一日晏驾,宜立长君。”上尝疾笃,使义康具顾命诏。义康还省,流涕以告湛及景仁。湛曰:“天下艰难,讵是幼主所御!”义康、景仁并不答。而胤秀等辄就尚书义曹索晋咸康末立康帝旧事,义康不知也;及上疾瘳,微闻之。而斌等密谋,欲使大业终归义康,遂邀结朋党,伺察禁省,有不与己同者,必百方构陷之,又采拾景仁短长,或虚造异同以告湛。自是主、相之势分矣。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三【宋纪五】

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甲寅,魏主还宫。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魏主不许。 将举兵讨之,壬辰,遣使才十余辈诣东方高丽等诸国告谕之。 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以为”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会帝疾笃,义康言于帝,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谓道济曰:”高世之勋,自古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既至,留之累月。 帝稍间,将遣还,已下渚,未发;会帝疾动,义康矫诏召道济入祖道,因执之。三月,己未,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剽猾,因朕寝疾,规肆祸心”。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它详细记录了从战国到南宋的整个历史的大事记。在《宋纪五》中,我们能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一些重要事件,如刘湛与义康的斗争,以及道济被召回朝的原因和结果。

在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皇帝因为疾病而不上朝,这在当时是常见的做法,但皇帝的健康情况并未好转。刘湛通过刘斌等人向司徒刘义康提出了建议,认为如果皇帝突然去世,檀道济可能会控制局面。这个警告使得刘义康决定采取行动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皇帝的疾病恶化时,刘义康伪造了诏书,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到达后,又被扣留在宫中,等待时机成熟再将他释放。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儿子向氏对檀道济的处境表示担忧。

由于皇帝病情的加重,义康不得不矫诏召檀道济回朝。但是,皇帝的病突然发作,义康为了自己的私利再次召檀道济入朝,并且最终逮捕了他。檀道济被扣押了一个多月后,皇帝终于痊愈,义康又释放了他。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是多么激烈,同时也展示了檀道济作为一个英勇将领的形象。尽管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依然坚持忠诚于国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政治斗争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