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魏高凉王那等破盖吴,获其二叔;诸将欲送诣平城,长安镇将陆俟曰:“长安险固,风俗豪忮,平时犹不可忽,况承荒乱之馀乎!今不斩吴,则长安之变未已也。吴一身潜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之众以追一人,又非长策。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擒之必矣。”诸将咸曰:“今贼党众已散,唯吴一身,何所能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首,犹能为害。吴天性凶狡,今若得脱,必自称王者不死,以惑愚民,为患愈大。”诸将曰:“公言是也。但得贼不杀,而更遣之,若遂往不返,将何以任其罪?”俟曰:“此罪我为诸君任之。”高凉王那亦以俟计为然,遂赦二叔,与刻期而遣之。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俟曰:“彼伺之未得其便耳,必不负也。”后数日,吴叔果以吴首来;传诣平城。永昌王仁等讨吴馀党白广平、路那罗等,悉平之。以陆俟为内都大官。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八月,魏高凉王那等破盖吴,获其二叔;诸将欲送诣平城,长安镇将陆俟曰:“长安险固,风俗豪忮,平时犹不可忽,况承荒乱之馀乎!今不斩吴,则长安之变未已也。吴一身潜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之众以追一人,又非长策。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擒之必矣。”诸将咸曰:“今贼党众已散,唯吴一身,何所能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首,犹能为害。吴天性凶狡,今若得脱,必自称王者不死,以惑愚民,为患愈大。”诸将曰:“公言是也。但得贼不杀,而更遣之,若遂往不返,将何以任其罪?”俟曰:“此罪我为诸君任之。”高凉王那亦以俟计为然,遂赦二叔,与刻期而遣之。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俟曰:“彼伺之未得其便耳,必不负也。”后数日,吴叔果以吴首来;传诣平城。永昌王仁等讨吴馀党白广平、路那罗等,悉平之。以陆俟为内都大官。

译文:

八月,北魏的高凉王那等人打败了盖吴,俘获了他们的两个叔叔。将领们打算把他们送到平城,但长安镇的镇将陆俟说:“长安地势险要且坚固,风俗豪放且刚烈,平时就不应该忽视,更何况是在战乱之后呢?现在不杀死吴,那么长安的变乱就不会结束。吴一个人潜逃,如果不是他亲信的人,谁能抓到他呢?如果停止十万大军去追捕一个人,又不是长久之计。不如私下答应吴叔父,免除他妻子儿女的罪责,让他自己追捕吴,一定能抓住他。”将领们都说:“现在贼人的同伙已经四散,只有吴一个人,他怎么能到达那里?”俟回答说:“各位没有见过毒蛇吗?如果不截断蛇头,它仍然能够造成伤害。吴天生凶残狡诈,现在如果他能够逃脱,必定还会称王不死,以此来迷惑愚昧百姓,带来的祸害就更大了。”将领们都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只要捉到贼人而不杀他,然后再派他回去,假如他继续前行而不回来,将如何承担他的罪责呢?”俟说:“这个责任我为各位承担。”高凉王那也认为俟的计划可行,于是赦免了两个叔叔,与约定的时间一同出发,但两个叔叔没有按时到达,将领们都责备俟,俟说:“他们只是等待时机罢了,一定不会背叛。”过了几天,吴的两个叔叔果然带着吴的脑袋来投降;他们被传送到平城。永昌王仁和白广平、路那罗等一起讨伐吴的其他同党,全部平定了他们。因此任命陆俟为内都大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北魏的高凉王那等人在八月击败盖吴,俘获其两位叔叔的故事,展现了将领们的智慧和勇气。陆俟提出了一个巧妙的策略——私下宽恕两位叔叔,使他们自行追捕吴,从而达到擒获吴的目的。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陆俟的深谋远虑,也体现了他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诗中还描绘了将领们的担忧、陆俟的坚持以及最终的胜利,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展示了那个时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