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辛丑朔,日有食之。甲寅,诏求直言。辛酉,诏省细作并尚方雕文涂饰;贵戚竞利,悉皆禁绝。
中军录事参军周朗上疏,以为:“毒之在体,必割其缓处。历下、泗间,不足戍守。议者必以为胡衰不足避,而不知我之病甚于胡矣。今空守孤城,徒费财役。使虏但发轻骑三千,更互出入,春来犯麦,秋至侵禾,水陆漕输,居然复绝;于贼不劳而边已困,不至二年,卒散民尽,可跷足而待也。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而令重车弱卒与肥与悍胡相逐,其不能济固宜矣。又,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汉氏节其臣则可矣,薄其子则乱也。凡法有变于古而刻于情,则莫能顺焉;至乎败于礼而安于身,必遽而奉之。今陛下以大孝始基,宜反斯谬。又,举天下以奉一君,何患不给?一体炫金,不及百两,一岁美衣,不过数袭;而必收宝连椟,集服累笥,目岂常视,身未时亲,是椟带宝、笥着衣也,何糜蠹之剧,惑鄙之甚邪!且细作始并,以为俭节;而市造华怪,即传于民。如此,则迁也,非罢也。凡阙庶民,制度日侈,见车马不辩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尚方今造一物,小民明已睥睨;宫中朝制一衣,庶家晚已裁学。侈丽之源,实先宫阃。又,设官者宜官称事立,人称官置。王侯识未堪务,不应强仕。且帝子未官,人谁谓贱?但宜详置宾友,茂择正人,亦何必列长史、参军、别架从事,然后为贵哉!又,俗好以毁沈人,不知察其所以致毁;以誉进人,不知测其所以致誉。毁徒皆鄙,则宜擢其毁者;誉党悉庸,则宜退其誉者。如此,则毁誉不妄,善恶分矣。凡无世不有言事,无时不有下令。然升平不至,昏危相继,何哉?设令之本非实故也。”书奏,忤旨,自解去职。朗,峤之弟也。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秋,七月
  • :指农历的秋季。
  • 七月:这是一年的第七个月,即夏季结束后的月份。
  • 辛丑朔:指的是农历七月的一天,这一天是辛丑月的第一天。
  • 日有食之:这一天发生了日食现象。
  1. 甲寅
  • 甲寅:这是一个天干地支的组合,表示这个日期。
  • 这个组合可能暗示着某种特殊的时间点或意义。
  • 在古代,人们常将天干地支与年份、月份等联系起来,以预测吉凶。
  1. 诏求直言
  • 诏求直言:皇帝下诏征求直言进谏。
  • 这是古代的一种政策,鼓励臣子直言进谏,以促进政治改革和国家发展。
  • 这种政策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能够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1. 辛酉
  • 辛酉: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天干地支组合,表示这个日期。
  • 这个组合可能暗示着某种特殊的时间点或意义。
  • 在古代,人们常将天干地支与年份、月份等联系起来,以预测吉凶。
  1. 诏省细作并尚方雕文涂饰
  • 诏省细作:皇帝下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 并尚方雕文涂饰:减少尚方(负责制造器具的部门)的雕刻和装饰工作。
  • 这是对奢侈浮华行为的反对,强调节俭的重要性。
  1. 贵戚竞利,悉皆禁绝
  • 贵戚竞利:贵族和皇族成员争相牟利。
  • 悉皆禁绝:全部禁止。
  • 这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正在发生转变,贵族和皇族不再能像以往那样通过牟利来获取利益。
  1. 中军录事参军周朗上疏
  • 中军录事参军:中军记录军事事务的官职。
  • 周朗:这个名字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官职名。
  • 上疏:上书陈奏。
  • 周朗向皇帝上书,提出了他对当前政治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1. 毒之在体,必割其缓处
  • 毒之在体:比喻病痛困扰身体。
  • 必割其缓处:必须削减那些不那么紧急的部分。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应该集中力量应对最紧迫的问题,而不是分散资源到不重要的地方。
  1. 历下、泗间,不足戍守
  • 历下、泗间:指的是历史上的地名或地区。
  • 不足戍守:不足以防守。
  • 这表明当时的一些地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能,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防御。
  1. 议者必以为胡衰不足避,而不知我之病甚于胡矣
  • 议者:评论这件事的人。
  • 胡衰不足避:胡人衰落不足以躲避。
  • 而不知我之病甚于胡矣:却不知道我们的问题比胡人还要严重。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他认为敌人已经衰落,但我们自己的问题更为严重。
  1. 今空守孤城,徒费财役
  • 空守孤城:孤立无援地守卫一座城市。
  • 徒费财役:白白浪费钱财和劳力。
  • 这表明当前的防守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1. 使虏但发轻骑三千,更互出入,春来犯麦,秋至侵禾
  • 使虏但发轻骑三千:让敌人派出三千轻骑兵。
  • 更互出入:频繁出入。
  • 春来犯麦,秋至侵禾:春天侵犯麦田,秋天侵犯稻田。
  • 这句话描述了敌人如何频繁地进行攻击,导致我们的农田受到损害。
  1. 于贼不劳而边已困,不至二年,卒散民尽,可跷足而待也
  • 于贼不劳而边已困:对于敌人来说,我们没有付出太多努力就使得边境地区陷入困境。
  • 不至二年:不到两年。
  • 卒散民尽:最终导致民众离散殆尽。
  • 可跷足而待也:可以翘起脚尖等待。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形势的担忧,他认为即使敌人没有付出太大的努力,但边境地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 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而令重车弱卒与肥与悍胡相逐,其不能济固宜矣
  • 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现在人们知道不应该用羊去追逐狼或螃蟹去捕捉老鼠。
  • 而令重车弱卒与肥与悍胡相逐:而是让重战车的兵卒和强壮的匈奴人去对抗。
  • 其不能济固宜矣:他们无法成功抵抗。
  • 这句话批评了当前的军事策略,认为它不符合实际情况。
  1. 三年之丧
  • 三年之丧:中国古代的一种丧礼形式,通常用于哀悼逝者的死亡。
  • 在这里,“三年之丧”被用作一个典故或者比喻,可能意味着某种长期或深远的影响或影响。
  1. 汉氏节臣则称臣曰君,薄乎礼制
  • 汉氏节臣则称臣曰君:汉代的节臣称臣为君。
  • 薄乎礼制:过于简化礼仪制度。
  • 这句话批评了汉代的一些做法,认为它们过于简化了礼仪制度,不够尊重礼仪传统。

《咏怀诗》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