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司马刘顺说豫州刺史殷琰使应寻阳,琰以家在建康,未许。右卫将军柳光世自省内出奔彭城,过寿阳,言建康必不能守。琰信之,且素无部曲,为土豪前右军参军杜叔宝等所制,不得已而从之。琰以叔宝为长史,内外军事,皆叔宝专之。上谓蔡兴宗曰:“诸处未平,殷琰已复同逆;顷日人情云何?事当济不?”兴宗曰:“逆之与顺,臣无以辨。今商旅断绝,米甚丰贱,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但臣之所忧,更在事后,犹羊公言:‘既平之后,方当劳圣虑耳。’”上曰:“诚如卿言。”上知琰附寻阳非本意,乃更厚抚其家以招之。
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起兵于悬瓠以应建康。袁顗诱矜司马汝南常珍奇执矜,斩之,以珍奇代为太守。
上使冗从仆射垣荣祖还徐州说薛安都,安都曰:“今京都无百里地,不论攻围取胜,自可拍手笑杀;且我不欲负孝武。”荣祖曰:“孝武之行,足致馀殃,今虽天下雷同,正是速死,无能为也。”安都不从,因留荣祖使为将。荣祖,崇祖之从父兄也。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宋纪十三
建武司马刘顺说豫州刺史殷琰使应寻阳,琰以家在建康,未许。右卫将军柳光世自城内出奔彭城,过寿阳,言建康必不能守。琰信之,且素无部曲,为土豪前右军参军杜叔宝等所制,不得已而从之。琰以叔宝为长史,内外军事,皆叔宝专之。上谓蔡兴宗曰:“诸处未平,殷琰已复同逆;顷日人情云何?事当济不?”兴宗曰:“逆之与顺,臣无以辨。今商旅断绝,米甚丰贱,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但臣之所忧,更在事后,犹羊公言:‘既平之后,方当劳圣虑耳。’”上曰:“诚如卿言。”上知琰附寻阳非本意,乃更厚抚其家以招之。
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起兵于悬瓠以应建康。袁顗诱矜司马汝南常珍奇执矜,斩之,以珍奇代为太守。
上使冗从仆射垣荣祖还徐州说薛安都,安都曰:“今京都无百里地,不论攻围取胜,自可拍手笑杀;且我不欲负孝武。”荣祖曰:“孝武之行,足致馀殃,今虽天下雷同,正是速死,无能为也。”安都不从,因留荣祖使为将。荣祖,崇祖之从父兄也。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乱世中的动荡场景,展现了不同人物在政治斗争中的立场和选择。诗中的刘顺、殷琰、杜叔宝等人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同时也表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诗中描述了刘顺劝说殷琰响应寻阳的行动,但殷琰考虑到自己的安全和家族的利益,并未完全接受这一请求。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势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中的生存本能。
诗中提到了柳光世的逃离和袁顗对殷琰的劝降。这些事件展示了政治斗争中的背叛和欺骗,以及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无奈和妥协。
诗中描述了薛安都对朝廷的态度和行为,他不愿意辜负孝武帝的期望,但又不愿完全屈服于政治势力的压迫。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了当时社会中许多人的困境和挣扎。
此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展现了一个动荡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