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其四夷之将,虽才略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及开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为边将者十馀年不易,始久任矣;皇子则庆、忠诸王,宰相则萧嵩、牛仙客,始遥领矣;盖嘉运、王忠嗣专制数道,始兼统矣。李林甫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心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至是,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
◎天宝七年戊子,公元七四八年
夏,四月,辛丑,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加骠骑大将军。力士承恩岁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为兄,诸王公呼之为翁,驸马辈直谓之爷,自李林甫、安禄山辈皆因之以取将相。其家富厚不赀。于西京作宝寿寺,寺钟成,力士作斋以庆之,举朝毕集。击钟一杵,施钱百缗,,有求媚者至二十杵,少者不减十杵。然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其四夷之将,虽才略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及开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为边将者十馀年不易,始久任矣;皇子则庆、忠诸王,宰相则萧嵩、牛仙客,始遥领矣;盖嘉运、王忠嗣专制数道,始兼统矣。李林甫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心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至是,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
◎天宝七年戊子,公元七四八年
夏,四月,辛丑,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加骠骑大将军。力士承恩岁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为兄,诸王公呼之为翁,驸马辈直谓之爷,自李林甫、安禄山辈皆因之以取将相。其家富厚不赀。于西京作宝寿寺,寺钟成,力士作斋以庆之,举朝毕集。击钟一杵,施钱百缗,,有求媚者至二十杵,少者不减十杵。然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
译文:
自从唐朝建立以来,边疆的将领们都是忠诚善良的名臣,任职不会太长,不会担任遥领职务,也不会兼任统帅之职。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往往被提拔为宰相。在四夷地区的将领,他们的才能和谋略与阿史那社尔、契芯何力等人相同,但他们不会被委以大将的重任,而是以大臣的身份作为使者来控制他们。到了开元年间,皇帝有着吞并四夷地区的愿望,担任边疆将领的时间长达十几年之久,这才开始长期任用;皇子中的庆王、忠王等,宰相中的萧嵩、牛仙客等,才开始担任遥领的职务。当时嘉运王、王忠嗣等专制几道军务,才开始兼任统帅的职务。李林甫想要杜绝边帅进入朝廷成为宰相的途径,他奏报说:“文臣担任将领,胆怯害怕战斗,没有勇气和胆量,不如选用少数民族的人担任将领;而少数民族人士则勇猛果断、熟悉战争,但属于平民出身的人则孤单无助,没有自己的党羽,陛下对他们真心实意地施予恩惠和关怀,他们必定能为朝廷竭尽全力。”皇上听了他的话很高兴,开始任命安禄山为将领。到了这个时期,各个道的节度使都任用少数民族的人担任,精兵都驻扎在北方边境,天下局势偏向于一个方向,终于导致安禄山叛乱颠覆了整个国家,这都是李林甫专权独断巩固地位的策略造成的。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唐朝晚期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策略。从“自唐兴以来”到“卒使禄山倾覆天下”,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文中涉及的人物如高力士、李林甫、安禄山等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通过他们的事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权力斗争。文章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绘,揭示了政治权力运作的方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