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处士崔昌上言:“国家宜承周、汉,以土代火;周、隋皆闰位,不当以其子孙为二王后。”事下公卿集议。集贤院学士卫包上言:“集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上乃命求殷、周、汉后为三恪,废韩、介、巂公;以昌为左赞善大夫,包为虞部员外郎。
冬,十月,庚申,上幸华清宫。
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见玄元皇帝,言宝仙洞有妙宝真符。命刑部尚书张均等往求,得之。时上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林甫等皆请舍宅为观以祝圣寿,上悦。
安禄山屡诱奚、契丹,为设会,饮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动数千人,函其酋长之首以献,前后数四。至是请入朝,上命有司先为起第于昭应。禄山至戏水,杨钊兄弟姊妹皆往迎之,冠盖蔽野;上自幸望春宫以待之。辛未,禄山献奚俘八千人,上命考课之日书上上考。前此听禄山于上谷铸钱五垆,禄山乃献钱样千缗。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六 · 唐纪三十二
辛卯,处士崔昌上言:“国家宜承周、汉,以土代火;周、隋皆闰位,不当以其子孙为二王后。”事下公卿集议。集贤院学士卫包上言:“集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上乃命求殷、周、汉后为三恪,废韩、介、巂公;以昌为左赞善大夫,包为虞部员外郎。
冬,十月,庚申,上幸华清宫。
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见玄元皇帝,言宝仙洞有妙宝真符。命刑部尚书张均等往求,得之。时上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林甫等皆请舍宅为观以祝圣寿,上悦。
安禄山屡诱奚、契丹,为设会,饮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动数千人,函其酋长之首以献,前后数四。至是请入朝,上命有司先为起第于昭应。禄山至戏水,杨钊兄弟姊妹皆往迎之,冠盖蔽野;上自幸望春宫以待之。辛未,禄山献奚俘八千人,上命考课之日书上上考。前此听禄山于上谷铸钱五垆,禄山乃献钱样千缗。”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六 · 唐纪三十二
辛卯日,处士崔昌上书建议:“国家应当效仿周代和汉代的统治方式,用土代火;周朝和隋朝的君主都是通过禅让获得皇位的,因此不应该让他们的后代继续作为皇帝。”这件事被交给了公卿们一起讨论。集贤院学士卫包说:“在讨论的当天晚上,天空中有四颗星星聚集在尾宿附近,天意非常明显。”皇上于是命令寻找殷朝、周朝、汉朝的后人,封他们为三恪,撤销了韩氏、介氏、巂氏的公爵职位;任命崔昌为左赞善大夫,卫包为虞部员外郎。
冬季,十月,庚申日,皇上前往华清宫。
太白山人王玄翼表示自己见到了玄元皇帝,并声称在宝仙洞发现了神奇的宝物真符。皇上命令刑部尚书张均等人去寻找这些宝物,并最终找到了它们。因为皇上崇尚道教,渴望长寿,所以各地纷纷谈论神鬼之事,群臣纷纷向皇上进献贺礼,称颂上天没有辜负皇上。李林甫等人请求把家宅改为道观来祭祀神灵,皇上非常高兴。
安禄山多次引诱奚人和契丹人,为他们举行宴会,并用曼陀罗花酿酒,醉酒的人们被活埋,多达数千人,将他们的酋长头颅装在箱子里献给朝廷。在此之前安禄山曾请求入朝觐见皇上,皇上便命有关部门在昭应县为他建造府邸。安禄山抵达戏水时,杨钊和他的兄弟姊妹都前去迎接他,他的车马队伍遮天蔽日;皇上亲自驾临望春宫等候他的到来。辛未日,安禄山呈献给奚人的俘虏八千人,皇上下令在考核官吏成绩的那一天记录在册上报。在此之前安禄山曾在上谷郡铸造过五锅铜钱,因此安禄山呈献了一千串铜钱作为样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历史文献《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诗中主要叙述了皇帝对于一些政治事件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以及一些宗教活动和民间传说的情况。诗中提到的几个关键人物和事件,如崔昌、卫包、张均、王玄翼等都有相应的注解和注释。此外,诗中还描绘了皇帝的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和对外交往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