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乙丑,以石堡城为神武军,又于剑南西山索磨川置保宁都护府。

丙寅,上谒太清宫。丁卯,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赦天下。禘、祫自今于太清宫圣祖前设位序正。

秋,七月,册突骑施移拨为十姓可汗。

八月,乙亥,护蜜王罗真檀入朝,请留宿卫;许之,拜左武卫将军。

冬,十月,乙丑,上幸华清宫。

十一月,乙未,吐火罗叶护失里怛伽罗遣使表称:“朅师王亲附吐蕃,因苦小勃律镇军,阻其粮道。臣思破凶徒,望发安西兵,以来岁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上许之。
◎天宝九年庚寅,公元七五零年
春,正月,己亥,上还宫。

群臣屡表请封西岳,许之。

二月,杨贵妃复忤旨,送归私第。户部郎中吉温因宦官言于上曰:“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上亦悔之,遣中使赐以御膳。妃对使者涕泣曰:“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乃剪发一缭而献之。上遽使高力士召还,宠待益深。时诸贵戚竞以进食相尚,上命宦官姚思艺为检校进食使,水陆珍羞数千盘,一盘费中人十家之产。中书舍人窦华尝退朝,值公主进食,列于中衢,传呼按辔出其间,宫苑小儿数百奋梃于前,华仅以身免。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天宝九年庚寅年(公元750年)
诗词原文及其翻译与赏析

  1. 诗词原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
    闰月,乙丑,以石堡城为神武军,又于剑南西山索磨川置保宁都护府。
    丙寅,上谒太清宫。丁卯,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赦天下。禘、祫自今于太清宫圣祖前设位序正。
    秋,七月,册突骑施移拨为十姓可汗。
    八月,乙亥,护蜜王罗真檀入朝,请留宿卫;许之,拜左武卫将军。
    冬,十月,乙丑,上幸华清宫。
    十一月,乙未,吐火罗叶护失里怛伽罗遣使表称:“朅师王亲附吐蕃,因苦小勃律镇军,阻其粮道。臣思破凶徒,望发安西兵,以来岁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上许之。
  2. 注释与解析
    注释:
  • 闰月:农历月份名,指每年的最后一个月。
  • 乙丑:古代干支纪年的一天,乙是地支中的第五个。
  • 石堡城:地名,可能是一个军事或行政的要塞。
  • 神武军:军队的名称,可能具有特殊的军事指挥权或地位。
  • 保宁都护府:地方政府机构,可能负责管理某一片区域。
  • 太清宫: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庙宇。
  • 尊号:皇帝的荣誉称号,通常用于表彰皇帝的功绩或品德。
  • 禘、祫:古代礼制,分别指对始祖和先祖的祭祀。
  • 突骑施:古代民族名称,后来成为突厥的一个部族。
  • 十姓可汗:可汗是指草原上的领袖,这里的“十”表明该部族有多个首领。
  • 护蜜王:人名,可能是唐朝的一位亲王。
  • 上幸华清宫:皇帝出行游览华清宫的记录,华清宫是唐代皇帝的重要行宫之一。
  • 吐火罗叶护:西域国家或地区的统治者,派遣使者来表达某种请求或诉求。
  1. 诗词翻译
    译文:
    闰月,在闰月的第十五天,将石堡城设置为神武军,又于剑南西山的索磨川设置了保宁都护府。
    第二天,皇帝去太清宫谒见。
    第八天,文武百官向皇帝敬献尊号,称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并且宣布全国大赦。从今以后,将在太清宫的圣祖前设立祭祀位次。
    秋收季节的第七个月,册封突骑施的首领移拨为十姓可汗。
    八月,乙亥日,护蜜王罗真檀入朝请求留宿卫;皇帝允许了他的请求,他被任命为左武卫将军。
    冬季,第十个月的乙丑日,皇帝前往华清宫。
    十一月,乙未日,吐火罗叶护失里怛伽罗派遣使者前来报告说:“朅师王亲近并依附于吐蕃,由于小勃律镇军的困扰,阻挡了他们的粮道。臣希望能够击破敌人,希望皇上能派发安西的军队,明年正月开始到小勃律,六月到达大勃律。”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2.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玄宗帝的一段生活片段,展现了他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智慧和果断。诗中通过描述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事件,反映出玄宗帝的统治能力和他对国家事务的关注。特别是他对待边疆民族的态度和政策,以及他对内政和外交事务的处理,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此外,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的运用,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