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破朅师,虏其王勃特没。三月,庚子,立勃特没之兄素迦为朅师王。
上命御史大夫王鉷凿华山路,设坛场于其上。是春,关中旱,辛亥,岳祠灾;制罢封西岳。
夏,四月,己巳,御史中丞宋浑坐赃巨万,流潮阳。初,吉温因李林甫得进;及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钊恩遇浸深,温遂去林甫而附之,为钊画代林甫执政之策。萧炅及浑,皆林甫所厚也,求得其罪,使钊奏而逐之,以剪其心腹,林甫不能救也。
五月,乙卯,赐安禄山爵东平郡王。唐将帅封王自此始。
秋,七月,乙亥,置广文馆于国子监,以教诸生习进士者。
八月,丁巳,以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给粮失宜,军士怒,殴其判官;兵马使郭子仪以身捍齐丘,乃得免。癸亥,齐丘左迁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六 · 唐纪三十二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破朅师,虏其王勃特没。三月,庚子,立勃特没之兄素迦为朅师王。
译文: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在天宝九年(750年)二月击败朅师国,俘获朅师王勃特没及吐蕃酋长。三月,唐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
注释:1. 安西四镇节度使:唐朝时期对西域地区设立的一种行政区划,包括安西、北庭、轮台等地。2. 高仙芝(?—756):唐朝名将,曾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有“神勇将军”之称。3. 朅师(Kāi Shī):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喀什一带。4. 王勃特没:朅师国的国王。5. 素迦:朅师王的哥哥。6. 天宝九载(750年):唐代宗李亨的年号,高仙芝在此年开始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7. 华山路:位于华山附近的一条道路,可能用于祭祀华山之神或其他宗教活动。8. 岳祠灾:指关中地区发生的旱灾,导致岳祠受损。9. 御史大夫: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弹劾等工作。10. 王鉷:唐朝中期的一位官员,曾负责凿华山路并设坛场进行祭祀活动。11. 宋浑:唐朝中期的一位官员,因贪污腐败被流放至潮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著名将领高仙芝在天宝九载(750年)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即击败朅师国并册封其王兄为朅师王。诗中详细记载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了唐代军队的强大实力和对外扩张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