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咸宁太守赵奉璋告李林甫罪二十馀条;状未达,林甫知之,讽御史逮捕,以为妖言,杖杀之。

先是,折冲府皆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下敕书、契、鱼,都督、郡府参验皆合,然后遣之。自募置彍骑,府兵日益堕坏,死及逃亡者,有司不复点补;其六驮马牛、器械、糗粮,耗散略尽。府兵入宿卫者,谓之侍官,言其为天子侍卫也。其后本卫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隶,长安人羞之,至以相诟病。其戍边者,又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由是应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无兵可交。五月,癸酉,李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是后府兵徒有官吏而已。其折冲、果毅,又历年不迁,士大夫亦耻为之。其彍骑之法,天宝以后,稍亦变废,应募者皆市井负贩、无赖子弟,未尝习兵。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诗句:

  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夏,四月,咸宁太守赵奉璋告李林甫罪二十馀条;状未达,林甫知之,讽御史逮捕,以为妖言,杖杀之。

译文:

“资治通鉴”是一本由北宋司马光编写的史书。在《资治通鉴》中,卷二百一十六记载了唐朝第三十二任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执政时期。在这个月份(夏四月),咸宁太守赵奉璋向朝廷报告了李林甫的二十多条罪状。然而,当这些情况没有被上报时,李林甫已经得知,于是他指示御史将赵奉璋逮捕并处以杖刑。

  1. 先是,折冲府皆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下敕书、契、鱼,都督、郡府参验皆合,然后遣之。

译文:

“在此之前”的意思是”在这之前”或者说”在之前”。“折冲府”是指唐代的一种军事机构。“木契”和“铜鱼”都是古代用来验证物品真伪或进行交易的工具。当朝廷需要征调军队时,会发布命令给相关部门,包括“敕书”(皇帝的命令)、“木契”(用来确认物品真实性)和“铜鱼”(用来确认交易)。只有当“都督”和“郡府”都确认无误后,才能派遣军队前往。

  1. 自募置彍骑,府兵日益堕坏,死及逃亡者,有司不复点补;其六驮马牛、器械、糗粮,耗散略尽。

译文:

“自募置彍骑”意味着自行招募骑兵。“府兵日益堕坏”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的军容逐渐败坏,“堕坏”在这里指衰退或衰败。“死及逃亡者,有司不复点补”表示由于死亡或逃亡的人数众多,相关部门不再补充新兵。而“六驮马牛、器械、糗粮,耗散略尽”说明马匹、牛只、武器、粮食等物资被大量消耗。

  1. 府兵入宿卫者,谓之侍官,言其为天子侍卫也。其后本卫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隶,长安人羞之,至以相诟病。

译文:

“入宿卫者”指的是那些守卫宫殿的士兵。“谓之侍官”是指称他们为侍卫官员。“其后本卫多以假人”表示后来守卫宫廷的士兵大多使用非军人,“役使如奴隶”表示他们的劳动方式类似于奴隶。长安市民对此感到羞耻,甚至有人相互指责。

  1. 其戍边者,又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由是应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无兵可交。五月,癸酉,李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是后府兵徒有官吏而已。其折冲、果毅,又历年不迁,士大夫亦耻为之。其彍骑之法,天宝以后,稍亦变废,应募者皆市井负贩、无赖子弟,未尝习兵。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译文:

“由是应为府兵者皆逃匿”的意思是因此所有原本应征入伍的人全都逃跑躲藏起来。“至是无兵可交”表示现在没有可用的士兵可以交托。“折冲府”是指唐代的军事机关。“折冲、果毅”是指担任军事职务的官员。“天宝以后”指的是唐朝天宝年间之后。“士大夫亦耻为之”表示士大夫阶层也认为这种工作不值得做。“彍骑之法”指的是骑射技术,这是唐朝边防部队常用的技能之一。“天宝以后”指的是唐朝天宝年间以后。“民间挟兵器者有禁”意味着禁止民间私自携带武器。“子弟为武官”表示年轻人成为军官。“父兄摈不齿”表示长辈们看不起这些军官。“猛将精兵”指的是英勇善战的士兵。“西北边”指的是唐朝的边境地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