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曰:“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禄山先遣将军何千年、高邈将奚骑二十,声言献射生手,乘驿诣太原。乙丑,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迎,因劫之以去。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

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杨国忠扬扬有得色,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上以为然,大臣相顾失色。上遣特进毕思琛诣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诣河东,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辛未,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上问以讨贼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贼。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上悦。壬申,以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常清即日乘驿诣东京募兵,旬日,得六万人;乃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七 · 唐纪三十三

诗句释义

  1. “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这句话描绘了安禄山在早晨从蓟城南面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检阅并公开宣布他讨伐杨国忠的意图。”诘朝”意为清晨,”出蓟城南”指的是他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大阅”表示进行军事演习;”誓众”则是指公开向军队宣誓。这反映了安禄山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和控制力。

  2. “以讨杨国忠为名”:这里的“以讨杨国忠为名”表明了安禄山发动叛乱的目的。杨国忠当时是玄宗皇帝的宠臣,而安禄山视他为政治竞争对手,因此他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

  3. “榜军中曰:“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这句话描述了安禄山在军中发布命令,声称对任何反对的人或言论都将予以严厉的惩罚,包括家族的死刑。这样的宣言不仅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也显示了安禄山想要清除所有可能的反对声音的决心。

译文

安禄山在清晨离开了他的根据地蓟城向南行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向军队宣示了他讨伐杨国忠的意图。他宣称任何反对他的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包括他们的家人。这一宣言旨在加强他的权威和军队的忠诚。

注释

  • 诘朝: 清晨的意思。
  • 以讨杨国忠为名: 为了讨伐杨国忠而行动。
  • 有异议扇动军人者: 指那些反对安禄山的人。
  • 斩及三族: 斩首以及其家族的三部分成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安禄山的军事动员和他对杨国忠的态度,展示了安禄山的政治野心和对权力的追求。诗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和紧迫感,使得读者能感受到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紧张气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