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上还宫。
是岁,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七五五年
春,正月,苏毘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
二月,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韦见素谓杨国忠曰:“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国忠许诺。壬子,国忠、见素入见,上迎谓曰:“卿等有疑禄山之意邪?”见素因极言禄山反已有迹,所请不可许,上不悦,国忠逡巡不敢言,上竟从禄山之请。他日,国忠、见素言于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禄山之谋。今若除禄山平章事,召诣阙,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则势自分矣。”上从之。已草制,上留不发,更遣中使辅璆琳以珍果赐禄山,潜察其变。璆琳受禄山厚赂,还,盛言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上谓国忠等曰:“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事遂寝。循,华原人也,时为节度副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 唐纪三十三
戊午,上还宫。
是岁,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七五五年
春,正月,苏毘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
二月,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韦见素谓杨国忠曰:“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国忠许诺。壬子,国忠、见素入见,上迎谓曰:“卿等有疑禄山之意邪?”见素因极言禄山反已有迹,所请不可许,上不悦,国忠逡巡不敢言,上竟从禄山之请。他日,国忠、见素言于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禄山之谋。今若除禄山平章事,召诣阙,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则势自分矣。”上从之。已草制,上留不发,更遣中使辅璆琳以珍果赐禄山,潜察其变。璆琳受禄山厚赂,还,盛言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上谓国忠等曰:“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事遂寝。循,华原人也,时为节度副使。
解析:
1. **苏毗王子悉诺逻的叛降**:
苏毗王子悉诺逻在得知唐朝内部权力斗争后选择投靠吐蕃。此举表明吐蕃对苏毗的控制力较强,且对苏毗王没陵赞家族进行了严厉的打压和杀戮。
2. **安禄山的请求与拒绝**:
安禄山为了对抗自己的政治对手杨国忠,提出使用蕃将替换汉将的建议。这一提议遭到了杨国忠的反对,最终玄宗皇帝并未采纳这个建议。
3. **政策调整的影响**:
根据悉诺逻的叛降及安禄山的请求,玄宗决定通过更换官员的方式来削弱安禄山的影响力。同时,玄宗还试图利用其他手段来巩固中央集权。
4. **政治局势的潜在变化**:
通过调整官员职务,玄宗试图分化和削弱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同时也显示出他对内部政治斗争的无奈与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