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卿至洛阳,禄山数之曰:“汝自范阳户曹,我奏汝为判官,不数年超至太守,何负于汝而反邪?”杲卿瞋目骂曰:“汝本营州牧羊羯奴,天子擢汝为三道节度使,恩幸无比,何负于汝而反?我世为唐臣,禄位皆唐有,虽为汝所奏,岂从汝反邪!我为国讨贼,恨不斩汝,何谓反也!臊羯狗,何不速杀我!”禄山大怒,并袁履谦等缚于中桥之柱而C061之。杲卿、履谦比死,骂不虚口。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馀人。
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既克常山,引兵击诸郡之不从者,所过残灭,于是鄴、广平、巨鹿、赵、上谷、博陵、文安、魏、信都等郡复为贼守。饶阳太守卢全诚独不从,思明等围之。河间司法李奂将七千人、景城长史李遣其子祀将八千人救之,皆为思明所败。
杲卿至洛阳,遭遇安禄山的斥责,他怒而回击,言辞犀利。安禄山被逼入局,面对背叛的指责,却坚称忠诚。随后,唐军在河北地区的军事行动中,叛军的抵抗愈发激烈,颜杲卿、袁履谦等人的牺牲彰显了他们不屈的气节和对抗的勇气。
诗翻译:
安禄山(公)来到洛阳后,与颜杲卿对峙。安禄山开始数落颜杲卿过去的事情。他质问:“你从范阳起家,我推荐你为判官,没有几年就升至太守,你有什么理由要背叛我呢?”颜杲卿则愤怒回应,痛斥安禄山:“你原本只是营州的一个牧羊羯奴,天子提拔了你为三道节度使,你的恩宠无人能及。你有什么理由要背叛我?我世代都是唐朝的臣子,我们的荣辱都与大唐相连,即使受到你的逼迫,也绝不可能反叛。我为国讨贼,恨不能将你斩于马前,怎么敢说你是反贼呢!真是臊得我无法忍受,你竟想对我不利!”
赏析:
这段对话展现了颜杲卿在面对生死关头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通过强烈的语言表达出对安禄山的强烈反感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同时,他的言语中还透露出对大唐忠诚的坚定信念,即使在生死存亡之际,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这段历史记载不仅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更凸显了个人品质和国家大义之间的冲突。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抉择,以及对国家忠诚和民族大义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