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赐张良娣七宝鞍,李泌言于上曰:“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请撤其珠玉付库吏,以俟有战功者赏之。”良娣自阁中言曰:“邻里之旧,何至如是!”上曰:“先生为社稷计也。”遽命撤之。建宁王倓泣于廊下,声闻于上;上惊,召问之,对曰:“臣比忧祸乱未已,今陛下从谏如流,不日当见陛下迎上皇还长安,是以喜极而悲耳。”良娣由是恶李泌及倓。

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泌曰:“陛下方定天下,奈何仇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仇也,若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上不悦,曰:“此贼昔日百方危朕,当是时,朕不保朝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恶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奈何矜之!”对曰:“臣岂不知!所以言者,上皇有天下向五十年,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上皇春秋高,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怿。万一感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言未毕,上流涕被面,降阶,仰天拜曰:“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言之也!”遂抱泌颈泣不已。

诗句:

  1. 上皇赐张良娣七宝鞍,李泌言于上曰:“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
    译文:
    皇帝赐予张良娣七宝鞍,李泌在皇帝面前进言:“现在天下四分五裂,我们应该用节俭来示人,良娣不应乘坐这七宝鞍。”

  2. 建宁王倓泣于廊下,声闻于上;上惊,召问之,对曰:“臣比忧祸乱未已,今陛下从谏如流,不日当见陛下迎上皇还长安,是以喜极而悲耳。”
    译文:
    建宁王倓在走廊哭泣,声音传到皇帝那里;皇帝很惊讶,召见他,回答说:“我近来忧虑战乱还没有停止,现在陛下听从劝谏就像流水一样顺畅,不久就会见到您迎回太上皇回到长安,因此我欢喜到了极点却感到悲伤。”

  3. 良娣由是恶李泌及倓。
    译文:
    良娣因此讨厌李泌和建宁王倓。

  4. 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
    译文:
    皇帝曾经从容不迫地同李泌谈起李林甫,打算让将军们攻克长安,掘开他的坟墓,烧骨头扬灰尘。

  5. 泌曰:“陛下方定天下,奈何仇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仇也,若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
    译文:
    李泌说:“陛下正在平定天下,怎么能仇杀死者!那些枯骨又知道什么?只是显示您的圣德不够伟大罢了。况且现在追随叛贼的都是陛下的敌人,如果您这样做的话,可能阻碍那些愿意改过自新的人重新做人。”

  6. 上不悦,曰:“此贼昔日百方危朕,当是时,朕不保朝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恶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奈何矜之!”
    译文:
    皇上不高兴地说:“这个叛贼过去曾千方百计威胁我,那时,我的性命都成问题。我之所以能幸存下来,完全是因为天意。李林甫也很讨厌你,但他没有伤害你,就死了。为什么还要为他骄傲呢?”

  7. 对曰:“臣岂不知!所以言者,上皇有天下向五十年,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上皇春秋高,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怿。万一感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
    译文:
    李泌回答说:“我知道的。所以我这样说的原因,是上皇拥有天下五十年了,太平快乐,突然失去了一切,被赶到巴蜀。南方的土地恶劣,上皇年纪已经大了,听说陛下有这样的命令,一定以为是由于使用韦妃的缘故,内心惭愧而不自在。如果上皇因此而愤怒生病,那么陛下用整个天下来安抚君亲也是无能为力的。”

  8. 言未毕,上流涕被面,降阶,仰天拜曰:“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言之也!”遂抱泌颈泣不已。
    译文:
    皇帝流着眼泪擦着脸庞,走下台阶,仰望天空跪拜说:“我不如这样,是上天让我先生来说的啊!”于是抱着李泌的脖子哭泣不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