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遣兵攻颍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禄山使阿史那承庆益兵攻之,昼夜死斗十五日,城陷,执愿、坚送洛阳,禄山缚于洛滨木上,冻杀之。
上问李泌曰:“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对曰:“臣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此岂有雄据四海之志邪!今独虏将或为之用,中国之人惟高尚等数人,自馀皆胁从耳。以臣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上曰:“何故?”对曰:“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上悦。
”`
安禄山遣兵攻颖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禄山使阿史那承庆益兵攻之,昼夜死斗十五日,城陷,执愿、坚送洛阳,禄山缚于洛滨木上,冻杀之。
译文:安禄山派遣军队攻打颍川,城中的兵力不足,没有积蓄,太守薛愿和长史庞坚全力以赴抵抗,环绕城池的房屋和树木都已被砍伐一空。经过一年的时间,救援的军队没有到来,安禄山派阿史那承庆增加兵力进攻他们,昼夜不停地战斗了十五天,城墙被攻破,薛愿和庞坚被俘虏并送往洛阳,安禄山将他们绑在洛河边的树上冻死了。
注释:安禄山:唐代叛将,本名轧荦山,后改名禄山。他的部队在唐朝末年叛乱,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薛愿:唐朝官员,曾任颍川太守。庞坚:唐朝官员,曾任颍川太守的长史。范阳:指安禄山控制的地区,即今天的河北省中部一带。洛阳:唐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李泌:唐朝的大臣,曾为唐玄宗、肃宗等提供策略。范阳节度大使:指安禄山任命的负责管理范阳地区的高级官员。郭子仪:唐朝将领,曾与李光弼共同平定安史之乱。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一带。尹子奇:安禄山的部将之一。河间之战:安禄山对唐朝控制的河间地区发动的攻击。颜真卿:唐朝著名书法家,曾在安禄山叛乱期间被俘。河间之围:指尹子奇围攻河间的战役。李奂:唐朝官员,曾被任命为河间府知府。李光弼:唐朝将领,曾与郭子仪一起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唐朝将领,曾与李光弼一起平定安史之乱。李泌对李光弼说:“现在敌人如此强大,何时才能平定?”李泌认为安禄山的精锐部队只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人,如果让李光弼从太原出兵井陉(今山西平定县东北),郭子仪从冯翊(今陕西大荔)进入河东(今山西永济),那么史思明和安守忠就不敢离开范阳、常山,而田乾真和张忠志也不敢离开长安,这样就可以切断叛军的四路大军的联系。李泌建议李光弼与郭子仪相互出击,这样叛军就会疲于奔命,而我军则可以保持常备状态,等待最佳时机再发起攻击。李泌还提出让李建宁担任范阳节度大使,从北边出发,与李光弼南北夹击以夺取范阳,彻底摧毁叛军的根据地。李泌的策略得到了肃宗的认可和赞同。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唐朝时期,安禄山派遣军队攻打颍川的情况以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李泌的军事才能和他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他提出的策略不仅考虑了军事上的对抗,更注重战略上的布局和长远规划。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背景下,个人智慧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