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史思明以列将事来卢军使乌知义,知义善待之。知义子承恩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旧恩而全之。及安庆绪败,承恩说思明降唐。李光弼以思明终当叛乱,而承恩为思明所亲信,阴使图之;又劝上以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赐阿史那承庆铁券,令共图思明,上从之。
承恩多以私财募部曲,又数衣妇人服诣诸将营说诱之,诸将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会承恩入京师,上使内侍李思敬与之俱至范阳宣慰。承恩既宣旨,思明留承恩馆于府中,帷其床,伏二人于床下。承恩少子在范阳,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谓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当以吾为节度使。”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执承恩,索其装囊,得铁券及光弼牒,牒云:“承庆事成则付铁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书数百纸,皆先从思明反者将士名。思明责之曰:“我何负于汝而为此!”承恩谢曰:“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谋也。”思明乃集将佐吏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遂榜杀承恩父子,连坐死者二百馀人。承恩弟承玼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状。上遣中使慰谕思明曰:“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 初,史思明以列将事来卢军使乌知义,知义善待之。
- 知义子承恩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旧恩而全之。
- 及安庆绪败,承恩说思明降唐。李光弼以思明终当叛乱,而承恩为思明所亲信,阴使图之;又劝上以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赐阿史那承庆铁券,令共图思明,上从之。
- 承恩多以私财募部曲,又数衣妇人服诣诸将营说诱之,诸将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会承恩入京师,上使内侍李思敬与之俱至范阳宣慰。承恩既宣旨,思明留承恩馆于府中,帷其床,伏二人于床下。承恩少子在范阳,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谓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当以吾为节度使。”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执承恩,索其装囊,得铁券及光弼牒,牒云:“承庆事成则付铁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书数百纸,皆先从思明反者将士名。思明责之曰:“我何负于汝而为此!”承恩谢曰:“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谋也。”思明乃集将佐吏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遂榜杀承恩父子,连坐死者二百馀人。承恩弟承玼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状。上遣中使慰谕思明曰:“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
译文: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 起初,史思明用列将的身份来到卢国军队的将领乌知义处,被乌知义待为上宾。
- 乌知义的儿子李承恩担任了信都太守一职,并因此地区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因为怀念旧日之情而保全了他的性命。
- 等到安禄山的军队失败后,李承恩劝说史思明投降唐朝。李光弼考虑到史思明终究还会叛乱,并且认为李承恩是史思明所信任的人,于是暗中命令他图谋杀害史思明;同时他也建议皇帝任命李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赐给他阿史那承庆铁券,让李承恩一起谋划如何对付史思明。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 李承恩利用自己的财富招募部下,还多次穿着妇女的衣服去各个将领的营地游说诱惑他们。当将领们报告给史思明时,史思明对此感到怀疑但没有立即查办。后来李承恩回到京城,皇帝派太监李思敬陪同前往范阳进行抚慰工作。李承恩传达完圣旨之后,史思明将李承恩安排在自己的官邸里住宿,并在床上悬挂帐幔。在床下藏匿了两个人影。李承恩的小儿子在范阳,史思明便派人前去拜访并看望他的父亲。夜晚时分,李承恩秘密地对小儿子说:“我受使命讨伐叛逆之人,应当让我担任节度使。”两个藏在床下的人突然大声喊叫并冲出来。史思明随即逮捕了李承恩,搜出他的财物和铁券以及李光弼的命令文书。文书上说:“如果阿史那承庆能完成任务,就将这些铁券交给他;否则不能交出去。”同时找到了几百张记录着之前史思明军队反叛将领名字的公文。史思明责问他们说:“我对大家有什么亏欠,你们却要这样做呢?”李承恩回答说:“死罪!这都是李光弼的计谋。”史思明随即召集将领、官吏和百姓,面向西方痛哭流涕地说:“我以十三万人马投降朝廷,对皇上没有一点亏欠,你们为什么想杀死我!”随后下令将李承恩父子斩首,牵连而死的人数超过两百人。李承恩的弟弟李承玼得以幸免。史思明囚禁了李思敬,并向朝廷上报了这一情况。皇帝派遣太监李思敬前去安慰并劝解史思明:“这并非是朝廷和李光弼的意思,这都是李承恩所做的事,杀了他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