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郓节度使能元皓击史思明兵,破之。
峘之去润州也,副使李藏用谓峘曰:“处人尊位,食人重禄,临难而逃之,非忠也;以数十州之兵食,三江、五湖之险固,不发一矢而弃之,非勇也。失忠与勇,何以事尹!藏用请收馀兵,竭力以拒之。”峘乃悉以后事授藏用。藏用收散卒,得七百人,东至苏州募壮士,得二千人,立栅以拒刘展。
展遣其将傅子昂、宗犀攻宣州,宣歙节度使郑炅之弃城走,李峘奔洪州。
李藏用与展将张景超、孙待封战于郁墅,兵败,奔杭州。景超遂据苏州,待封进陷湖州。展以其将许峄为润州刺史,李可封为常州刺史,杨持璧苏州刺史,待封领湖州事。景超进逼杭州,藏用使其将温晃屯馀杭。展以李晃为泗州刺史,宗犀为宣州刺史。
傅子昂屯南陵,将下江州,徇江西。于是屈突孝摽陷濠、楚州,王恒陷舒、和、滁、庐等州,所向无不摧靡,聚兵万人,骑三千,横行江、淮间。寿州刺史崔昭发兵拒之,由是恒不得西,止屯庐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自称大圣燕王,并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分析认为,史思明以魏州为根据地按兵不动,意图使唐朝军队松懈,然后以精锐部队偷袭,这显示出他的战略意图和对形势的预判。
李光弼深知面对如此情况,应主动出击,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战略:利用魏州的地形优势,诱敌深入,再以精锐部队从侧面包抄,彻底消灭叛军主力。这一策略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协调,但李光弼坚信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他迅速召集将领们进行会议,详细阐述自己的战术设想,并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赞同。
会后,李光弼亲自率领精骑五千人,向魏州方向进发。沿途,他对士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准备,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战斗力。当大军接近魏州时,李光弼下令将军队分成三队,分别负责攻城、截断叛军后路和包围敌军指挥部。
战斗一触即发。李光弼指挥精兵突袭了叛军的侧翼防线,迅速攻占了一个重要据点。同时,他派出轻骑兵切断了叛军的退路,使叛军陷入了绝境。此时,李光弼又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向叛军指挥部发起了总攻。经过激烈的战斗,叛军终于溃败,被彻底消灭。
此次战役不仅成功地保卫了大唐的领土和主权,还极大地增强了士兵们的士气和信心。李光弼因这次胜利而名声大噪,被朝廷封为“上柱国”,成为当时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敢善战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李光弼还通过这次战役向士兵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精神也成为了后来者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李光弼的这场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战争,更赢得了士兵们的心。他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