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上言:“天下未平,不宜置郭子仪于散地。”乙未,命子仪出镇邠州;党项遁去。戊申,制:“子仪统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阳,还定河北,发射生英武等禁军及朔方、鄜坊、邠宁、泾原诸道蕃、汉兵共七万人,皆受子仪节度。”制下旬日,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
冬,十月,丙子,置青、沂等五州节度使。
十一月,壬辰,泾州破党项。
御史中丞李铣、宋州刺史刘殿皆领淮西节度副使。铣贪暴不法,展刚强自用,故为其上者多恶之;节度使王仲升先奏铣罪而诛之。时有谣言曰:“手执金刀起东方。”仲升使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入奏:“展倔强不受命,姓名应谣谶,请除之。”延恩因说上曰:“展与李铣一体之人,今铣诛,展不自安,苟不去之,恐其为乱。然展方握强兵,宜以计去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峘,俟其释兵赴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上从之,以展为都统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密敕旧都统李峘及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图之。
翻译:如果天下尚未平定,不应该让郭子仪处于无战事的状态。
注释:乙未,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正月十四日。命子仪出镇,指的是命令郭子仪去边远的魏州(今河北大名)镇守。党项,即唐代对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少数民族的称呼。乙未,唐肃宗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下诏令郭子仪统领各道军队自朔方直取范阳,还定河北。发射生英武等禁军,是指唐朝禁军的一支,因名字中带有“发射”二字而得名。朔方,即今天的陕西北部一带,是唐朝的边防重地。泾州,即今天的陕西泾川县,为唐王朝所辖的一个郡。青、沂等五州的节度使,是指唐朝时期的青州刺史和沂州刺史。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朝廷对于战争形势的看法及决策过程。诗中的”或上言”表达了有人建议在国家未安定时不宜将郭子仪置于闲散之地。这反映出当时朝野上下对于军事力量的依赖和利用。”制曰”表明了皇帝的决定。尽管最终由于鱼朝恩的阻挠,郭子仪的计划未能实施,但这一事件仍然体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唐代边疆防御的严峻形势及其对于地方军力的依赖,以及中央与地方间权力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