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淮西节度使王仲升与史朝义将谢钦让战于申州城下,为贼所虏,淮西震骇。会侯希逸、田神功、能元皓攻汴州,朝义召钦让兵救之。
绛州诸军剽掠不已,朝廷忧其与太原乱军合从连贼,非新进诸将所能镇服,辛未,以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发京师绢四万匹、布五万端、米六万石以给绛军。
建辰月,庚寅,子仪将行,时上不豫,群臣莫得进见。子仪请曰:“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矣!”上召入卧内,谓曰:“河东之事,一以委卿。
史朝义遣兵围李抱玉于泽州,子仪发定国军救之,乃去。
上召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赴京师。瑱乐在襄阳,其将士亦爱之,乃讽所部将吏上表留之,行及邓州,复令还镇。荆南节度使吕諲、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及中使往来者言:“瑱曲收众心,恐久难制。”上乃割商、金、均、房别置观察使,令瑱止领六州。会谢钦让围王仲长升于申州数月,瑱怨之,按兵不救,仲升竟败没。行军司马裴谋夺瑱位,密表瑱倔强难制,请以兵袭取之,上以为然。癸巳,以瑱为淮西、河南十六州节度使,外示宠任,实欲图之。密敕以代瑱为襄、邓等州防御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二 · 唐纪三十八》是唐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编纂。这部历史著作涵盖了从公元760年至841年的中国历史,详细记录了唐朝晚期至五代十国的诸多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和重要人物的生平。下面将逐句解读并分析这首诗的含义:
诗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二 · 唐纪三十八
- 戊辰日: 戊辰日指的是农历的第五天,这一天在阳历中属于二月。
- 淮西节度使王仲升与史朝义将谢钦让战于申州城下: 王仲升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而史朝义是当时的叛军首领之一。两人在申州城下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王仲升被叛军俘虏。
- 淮西震骇: 这句话表达了当时淮西地区因这一事件而感到震惊和恐慌。
- 侯希逸、田神功、能元皓攻汴州: 侯希逸、田神功和能元皓是唐朝时期的几位将领,他们共同攻打叛军控制的汴州。
诗2: 绛州诸军剽掠不已,朝廷忧其与太原乱军合从连贼,非新进诸将所能镇服: 描述了绛州地区的军队频繁进行抢劫,朝廷对此感到忧虑,担心这些行为会导致与太原叛军联合,形成一个更大的威胁。朝廷认为新的将领难以有效控制这种情况。
诗3: 辛未,以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发京师绢四万匹、布五万端、米六万石以给绛军: 辛未日,唐朝任命郭子仪为汾阳王,负责管理朔方、河中、北庭以及潞泽等地区的军事事务,并兼任兴平、定国等军的副元帅。朝廷还向绛州调拨了四万匹绢、五万端布以及六万石米,以帮助解决当地的财政和军事需求。
通过对《资治通鉴》的深入阅读和对原文的细致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晚期的政治局势、军事冲突和重要人物的行为。同时,通过赏析这些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