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遇赦还,至朗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

甲戌,以皇子奉节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

李辅国恃功益横,明谓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上内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礼之。乙亥,号辅国为尚父而不名,事无大小皆咨之,群臣出入皆先诣,辅国亦晏然处之。以内飞龙厩副使程元振为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硃光辉及内常侍啖庭瑶、山人李唐等二十馀人皆流黔中。

初,李国贞治军严,朔方将士不乐,皆思郭子仪,故王元振因之作乱。子仪至军,元振自以为功,子仪曰:“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五月,庚辰,收元振及其同谋四十人,皆杀之。辛云京闻之,亦推按邓景山者数十人,诛之。由是河东诸镇率皆奉法。

高力士遇赦还,至朗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本名冯君衡,字玄一,并州介休人。他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早年曾因助武氏夺唐政权而被流放至岭南。然而,他在流放期间并未放弃对唐朝的忠诚和期望,反而暗中积蓄力量,为唐朝复兴做准备。他的忠心与才华使他在后来的宫廷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最终被唐肃宗重用。

高力士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唐玄宗和唐肃宗的重要辅佐,更是唐朝复兴的关键人物。他曾在李亨即位后担任内侍监、右监门将军等职,协助李亨处理政务,维护朝政稳定。在李亨晚年,高力士更是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他对唐肃宗的信任和支持,使得唐朝在后期能够继续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高力士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晚年,由于受到宠信和权力的诱惑,他逐渐变得狂妄自大,甚至开始干预朝廷政治。他不仅恃功自傲,还试图通过控制禁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跋扈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和李辅国的对立。李辅国是唐代宗时期的权臣,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势力,排挤和打击了高力士和其他一些反对他的大臣。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高力士在返回长安途中得知玄宗驾崩的消息,悲痛欲绝。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被迫离开的事实。于是,他决定回到长安,寻找与玄宗见面的机会。当他抵达朗州时,听闻玄宗已经驾崩的消息,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于是悲痛地吐血而亡。

高力士的去世,标志着唐朝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结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壮,他的政治生涯和政治智慧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结局令人痛心惋惜,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却永载史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