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葬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于泰陵;庙号玄宗。庚午,葬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于乔陵;庙号肃宗。

夏,四月,庚辰,李光弼奏擒袁晃,浙东皆平。时晁聚众近二十万,转攻州县,光弼使部将张伯仪将兵讨平之。伯仪,魏州人也。

郭子仪数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辛丑,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于吐蕃,为虏所留,二年乃得归。

群臣三上表请立太子;五月,癸卯,诏许俟秋成议之。

丁卯,制分河北诸州:以幽、莫、妫、檀、平、蓟为幽州管;恒、定、赵、深、易为成德军管;相、贝、邢、洺为相州管;魏、博、德为魏州管;沧、棣、冀、瀛为青淄管;怀、卫、河阳为泽潞管。

六月,癸酉,礼部侍郎华阴杨绾上疏,以为:“古之选士必取行实,近世专尚文辞。自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时,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从此积弊,转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训子,其明经则诵贴括以求侥幸。又,举人皆令投牒自应,如此,欲其返淳朴,崇廉让,何可得也!请令县令察孝廉,取行著乡闾、学知经术荐之于州。剌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各占一经,朝廷择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罢归。又,道举亦非理国所资,望与明经、进士并停。”上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并与绾同。至议以为:“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风流颓弊,诚当厘改。然自东晋以来,人多侨寓,士居乡土,百无一二;请兼广学校,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痒序推焉。”敕礼部具条目以闻。绾又请置五经秀才科。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原文如下:

重光协洽(辛未),尽重光大荒落(辛巳)凡十一年。上皇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玄宗。庚午,葬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于泰陵。庙号玄宗。夏四月,庚辰,李光弼奏擒袁晃,浙东皆平。时晁聚众近二十万,转攻州县,光弼使部将张伯仪将兵讨平之。伯仪,魏州人也。郭子仪数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辛丑,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于吐蕃,为虏所留二年乃得归。群臣三上表请立太子;五月,癸卯,诏许俟秋成议之。丁卯,制分河北诸州:以幽、莫、妫、檀、平、蓟为幽州管;恒、定、赵、深、易为成德军管;相、贝、邢、洺为相州管;魏、博、德为魏州管;沧、棣、冀、瀛为青淄管;怀、卫、河阳为泽潞管。六月,癸酉,礼部侍郎华阴杨绾上疏,以为:“古之选士必取行实,近世专尚文辞。自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时,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括以求侥幸。又,举人皆令投牒自应,如此,欲其返淳朴,崇廉让,何可得也!请令县令察孝廉,取行著乡闾、学知经术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各占一经,朝廷择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罢归。又,道举亦非理国所资,望与明经、进士并停。”上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并与绾同。至议以为:“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风流颓弊,诚当厘改。然自东晋以来,人多侨寓,士居乡土,百无一二;请兼广学校,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痒序推焉。”敕礼部具条目以闻。绾又请置五经秀才科。    

翻译如下:

从重光协洽(辛未)年到重光大荒落(辛巳),共经历了十一年。 上皇谥号为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玄宗。 庚午,玄宗安葬于泰陵。 庙号为玄宗。 夏季四月,庚辰,李光弼奏报擒获袁晃,浙东全部平定。当时,晁聚众近二十万,转攻州县,李光弼派部将张伯仪率领军队讨伐平定了他们。张伯仪是魏国人。郭子仪多次进言:“吐蕃、党项不能忽视,应尽早做好准备。”辛丑,派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人出使吐蕃,被吐蕃扣留两年后才得以返回。 群臣三次上表请求立太子;五月,癸卯,唐玄宗诏令等待秋天后再讨论此事。 丁卯,决定在河北地区进行分区管理,以幽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蓟州为蓟州管辖区;恒州、定州、深州、易州为成德军管辖区;相州、贝州、邢州、洛川为相州管辖区;魏州、博州、德州为魏州管辖区;沧州、棣州、冀州、瀛州为青州管辖区;怀州、卫州、河阳为泽州管辖区;其他地区由礼部负责处理。 六月,癸酉,礼部侍郎华阴杨绾上书说:“古代选拔官员必须考察其实际表现,近世则只重视文章和言辞。自从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还只是考核对策而已。到了唐朝高宗时期,考功员外郎刘思立才建议增设明经科和帖括以求侥幸。还有,科举考试要求考生自己报名应征,像这样,想要恢复淳朴的社会风气和崇尚廉洁的风尚是很难做到的。请允许地方长官考察孝廉人才,选择品行出众、熟悉经术的人向朝廷推荐。 州刺史考试之后,将其推荐给尚书省。 任用时各人都应当精通一门经学,朝廷选择有学问的士人,询问关于经典内容的二十条问题,以及三道对策题。答对题目的可以授予官职,答对其中一道题目的可以得到官职任命,答错一道题目的就被淘汰。另外,科举考试中的道举也并非治国所需,希望取消这项制度。” 唐玄宗命令各部门商议此事,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都与杨绾的意见相同。严武认为:“现在应试的人只注重写帖字的技巧,考试评阅的人只根据文字的音韵和格式来评判优劣,这种风气已经堕落败坏。这确实是应该纠正的。然而从东晋以来,很多人侨居他乡,真正在家乡居住的却没有几个;请同时扩大学校规模,对于居住在本乡本土的人由乡里推举出来,对于那些在外流寓的人则由地方官推举出来。”唐玄宗下令礼部准备相关事宜上报。 杨绾又提出设置五经秀才科的建议。

译文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