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可汗乃怀恩婿,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及史朝义既平,诏怀恩送可汗出塞,往来过太原,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怀恩将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瑒将万人屯榆次,裨将李光逸等屯祈县,李怀光等屯晋州,张维岳等屯沁州。怀光,本勃海靺鞨也,姓茹,为朔方将,以功赐姓。
中使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为言怀恩与回纥连谋,反状已露。奉仙还,过怀恩,怀恩与饮于母前,母数让奉仙曰:“汝与吾儿约为兄弟,今又亲云京,何两面也!”酒酣,怀恩起舞,奉仙赠以缠头彩。怀恩欲酬之,曰:“来日端午,当更乐饮一日。”奉仙固请行,怀恩匿其马,奉仙谓左右曰:“朝来责我,又匿我马,将杀我也。”夜,逾垣而走;怀恩惊,遽以其马追还之。八月,癸未,奉仙至长安,奏怀恩谋反;怀恩亦具奏其状,请诛云京、奉仙;上两无所问,优诏和解之。
诗句:
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可汗乃怀恩婿,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及史朝义既平,诏怀恩送可汗出塞,往来过太原,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
译文:
当初,仆固怀恩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和回纥可汗在太原相见。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因为可汗是自己的女婿,担心他与自己联合起来袭击军队和府邸,于是关闭城门自保,也没有犒赏军队。当史朝义被平定后,皇帝命令仆固怀恩护送可汗出境,往来经过太原,但辛云京也关闭了城门不让与可汗相见。仆固怀恩非常生气,上奏朝廷陈述了情况,但没有得到回答。仆固怀恩带领几万名朔方兵驻扎在汾州,让他的儿子御史大夫仆固瞲带领一万士兵驻扎在榆次,副将李光逸等人驻扎在祈县,李怀光等人驻扎在晋州,张维岳等人驻扎在沁州。仆固怀恩本是渤海人,姓茹,担任朔方将领,因为战功被赐姓。
注释:
- 初:开始。
- 受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 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在太原与回纥可汗相见。
- 闭城自守:关闭城门自保。
- 不犒师:没有犒赏军队。
- 史朝义既平:史朝义已经被平定。
- 诏:皇帝的命令。
- 出塞:出境。
- 往来过太原:往来经过太原。
- 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辛云京也关闭城门不让与可汗相见。
- 具表其状:上奏朝廷陈述情况。
- 不报:没有得到回答。
- 朔方兵:唐代边防军的名称。
- 汾州:地名。
- 榆次:地名。
- 祈县:地名。
- 李怀光:唐代大臣,曾担任朔方节度使。
- 晋州:地名。
- 张维岳:唐代大臣,曾担任朔方节度使。
注释中提供了每句的字面意思以及对应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仆固怀恩、辛云京、李光逸等人物在唐朝晚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仆固怀恩因怀疑辛云京与其勾结,而引发了一系列事件。通过描述他们的行动和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同时,诗中的一些细节如“母前”,“酒酣”等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