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壬戌,上遣裴遵庆诣怀恩谕旨,且察其去就。怀恩见遵庆,抱其足号泣拆冤。遵庆为言圣恩优厚,讽令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以为不可,曰:“公信其甘言,入则为来瑱,不复还矣!”明日,怀恩见遵庆,以惧死为辞,请令一子入朝,志诚又以为不可,遵庆乃还。御史大夫王翊使回纥还,怀恩先与可汗往来,恐翊泄其事,遂留之。
吐蕃之初入寇也,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冬,十月,吐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降之,遂为之乡导,引吐蕃深入;过邠州,上始闻之。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师震骇。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以御之。
子仪闲废日久,部曲离散,至是召募,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馀万众,弥漫数十里,已自司竹园渡渭,循山而东。子仪使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入奏,请益兵,程元振遏之,竟不召见。癸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破吐蕃于盩厔之西。乙亥,吐蕃寇盩厔,月将复与力战,兵尽,为虏所擒。
诗句:九月,壬戌,上遣裴遵庆诣怀恩谕旨,且察其去就。怀恩见遵庆,抱其足号泣拆冤。遵庆为言圣恩优厚,讽令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以为不可,曰:“公信其甘言,入则为来瑱,不复还矣!”明日,怀恩见遵庆,以惧死为辞,请令一子入朝,志诚又以为不可,遵庆乃还。
译文:在九月的某个日子,代宗派遣裴遵庆前往仆固怀恩处传达圣旨,并观察他的态度变化。当裴遵庆到达时,仆固怀恩一见他,便紧紧抱住他的脚,痛哭流涕地诉说自己的冤屈。裴遵庆试图劝说皇帝对怀恩施以恩惠,让怀恩答应入朝。然而,怀恩的副将范志诚坚决反对这一计划,认为如果怀恩相信了皇帝的甜言蜜语并答应入朝,那么他可能就会回到长安,不会再回来。最终,第二天当裴遵庆再次要求怀恩的一个儿子入朝的时候,怀恩以害怕死亡为由请求留下这个孩子,而范志诚仍然坚持认为不能这样决定。因此,裴遵庆不得不返回。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吐蕃入侵期间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混乱。代宗皇帝派遣使者裴遵庆到前线了解情况,希望能够稳住形势。然而,裴遵庆的到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矛盾。仆固怀恩对裴遵庆表示信任,但同时也表现出恐惧和不安。副将范志诚则坚决反对让怀恩入朝,他认为这会给朝廷带来更大的威胁。最后,裴遵庆无奈返回,反映出当时朝廷内外的困境和无助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氛围,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不信任。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