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南山群盗,连月不克,上命李抱玉讨之。贼帅高玉最强,抱玉遣兵马使李崇客将四百骑自洋州入,袭之于桃虢川,大破之;玉走成固。庚申,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擒玉,献之,馀盗皆平。
十二月,乙丑,加郭子仪尚书令。子仪以为:“自太宗为此官,累圣不复置,近皇太子亦尝为之,非微臣所宜当。”固辞不受,还镇河中。
是岁,户部奏:户二百九十馀万,口一千六百九十馀万。
上遣于阗王胜还国,胜固请留宿卫,以国授其弟曜;上许之,加胜开府仪同三司,赐爵武都王。
◎永泰元年乙巳,公元七六五年
春,正月,癸卯朔,改元,赦天下。
戊申,加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凤翔、陇右节度使,以其从弟殿中少监抱真为泽潞节度副使。抱真以山东有变,上党为兵冲,而荒乱之馀,土瘠民困,无以赡军,乃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使农隙习射,岁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既不费廪给,府库充实,遂雄视山东。由是天下称泽潞步兵为诸道最。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译文: 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伐南山群盗,连续一个月未能攻克,皇上命令李抱玉讨伐。贼帅高玉最为强大,李抱玉派遣兵马使李崇客率领四百骑兵自洋州进入,在桃虢川袭击,大破贼军;高玉逃到成固。庚申,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擒获高玉,将其献给朝廷,其他盗匪全部平定。
注释: 1.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编纂而成。
- 卷二百二十三: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二百二十三卷,记载了该年的相关内容。
- 唐纪三十九:指的是唐朝的第39位皇帝。
- 五谷防御使:指管理粮食生产的官员。
- 薛景仙: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这里指的是他负责讨伐南山群盗。
- 南山群盗:泛指居住在南山一带的一群盗贼。
- 李抱玉: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后被任命为节度使。
- 贼帅高玉:指高玉,是南山群盗中的头领。
- 洋州:地名,位于陕西省东部。
- 李崇客:李抱玉部下的一位将领。
- 桃虢川:地名,位于陕西省东部。
- 山南西道节度使:官名,唐朝时期的一种官职。
- 张献诚: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后来被任命为节度使。
- 郭子仪: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 尚书令:官名,唐朝时期的高级官职之一。
- 永泰元年乙巳:公元七六五年,即永泰元年的第三个月。
- 陈郑、泽潞:地名,分别位于今中国河南省和山西省。
- 李抱玉凤翔、陇右节度使:指李抱玉担任的两个地方的节度使。
- 从弟殿中少监抱真:指李抱玉的弟弟,曾任殿中少监。
- 山东有变:指山东地区发生叛乱。
- 上党为兵冲:指上党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 荒乱之馀:指经过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
- 土瘠民困: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
- 赡军:资助军队。
- 籍民:登记民众。
- 每三丁选一壮者:意思是每三名男丁中挑选一个强壮的男子。
- 免其租徭:免除其赋税和劳役。
- 弓矢:弓箭,用于射箭。
- 行其赏罚:实施奖赏和惩罚。
- 比三年:指经过三年的努力。
- 得精兵二万:获得精锐的士兵两万。
- 既:已经。
- 不费廪给:不需要消耗国家的粮食供应。
- 府库充实:国库富足。
- 雄视山东:称霸于山东地区。
- 天下称泽潞步兵为诸道最:天下都称赞泽潞地区的步兵为各道中最精锐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