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临淮武穆王李光弼,治军严整,指顾号令,诸将莫敢仰视,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制众,与郭子仪齐名。及在徐州,拥兵不朝,诸将田神功等不复禀畏,光弼愧恨成疾,己酉,薨。八月,丙寅,以王缙代光弼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行营。
郭子仪自河中入朝,会泾原奏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十万众将入寇,京师震骇,诏子仪帅诸将出镇奉天。上召问方略,对曰:“怀恩无能为也。”上曰:“何故?”对曰:“怀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归之士耳。怀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为也。”辛巳,子仪发,赴奉天。
甲午,加王缙东都留守。
河中尹兼节度副使崔发镇兵西御吐蕃,为法不一。九月,丙申,镇兵作乱,掠官府及居民,终夕乃定。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大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临淮武穆王李光弼,治军严整,指顾号令,诸将莫敢仰视,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制众,与郭子仪齐名。及在徐州,拥兵不朝,诸将田神功等不复禀畏,光弼愧恨成疾,己酉,薨。八月,丙寅,以王缙代光弼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行营。
郭子仪自河中入朝,会泾原奏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十万众将入寇,京师震骇,诏子仪帅诸将出镇奉天。上召问方略,对曰:“怀恩无能为也。”上曰:“何故?”对曰:“怀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归之士耳。怀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为也。”辛巳,子仪发,赴奉天。
甲午 王缙加东都留守
河中尹兼节度副使崔发镇兵西御吐蕃,为法不一。九月,丙申,镇兵作乱,掠官府及居民,终夕乃定。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的这段历史,是唐朝晚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将领,他以严整的军队和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然而,他在徐州时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应对回纥和吐蕃的入侵,这导致了他的病逝。李光弼的死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军事改革埋下了伏笔。
郭子仪是唐朝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他在河中地区抵抗回纥和吐蕃的入侵,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当长安受到威胁时,他毅然决然地前往前线,带领军队保卫国家。然而,他在出征过程中遭到了回纥和吐蕃的骚扰,这对他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崔是唐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负责管理河中地区的军务。当吐蕃入侵时,他迅速组织起军队进行抵抗。但由于他对战事的处理方式不一致,导致士兵士气低落,最终引发叛乱。然而,经过一夜的努力,叛乱被成功平定。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军队管理的混乱和危机感。
这段历史展示了唐朝晚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定的渴望。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