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郭子仪如汾州,怀恩之众数万悉归之,咸鼓舞涕泣,喜其来而悲其晚也。子仪知卢谅之诈,杖杀之。上以李抱真言有验,迁殿中少监。
上之幸陕也,李光弼竟迁延不至;上恐遂成嫌隙,其母在河中,数遣中使存问之。吐蕃退,除光弼东都留守以察其去就;光弼辞以就江、淮粮运,引兵归徐州。上迎其母至长安,厚加供给,使其弟光进掌禁兵,遇之加厚。
戊子,赦天下。
自丧乱以来,汴水堙废,漕运者自江、汉抵梁、洋,迂险劳费。三月,己酉,以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以来转运使,议开汴水。庚戌,又命晏与诸道节度使均节赋役,听从便宜行毕以闻。时兵火之后,中外艰食,关中米斗千钱,百姓挼穗以给禁军,宫厨无兼时之积。晏乃疏浚汴水,遗元载书,具陈漕运利病,令中外相应。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唐世称漕运之能者,推晏为首,后来者皆遵其法度云。
这首诗是关于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历史记录。诗的内容描述了唐朝时期两位重要人物——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政治生涯,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首先看第一段:
戊寅日,郭子仪前往汾州,怀恩的部下数万人全部归附于他,都欢欣鼓舞,喜闻其来而悲其晚也。郭子仪知道卢谅的欺骗行为,因此用杖打死了卢谅。皇帝因为李抱真的意见得到了验证,升任殿中少监。
然后看第二段:
皇上前往陕县时,李光弼却迟迟未到。皇上担心这会导致嫌隙,因为他的母亲在河中郡,多次派遣使者询问情况。当吐蕃退军后,朝廷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以观察其去向变化。李光弼以江、淮粮运为由推辞,最终领兵返回徐州。皇上迎接李光弼的母亲至长安,并给予了丰厚的供养。让他的弟弟李光进掌管禁军,待遇十分优厚。
接着是第三段:
戊子日,对天下施行大赦。自从战乱以来,汴水被废弃,漕运者从江、汉到达梁、洋等地,路途遥远、劳苦且费用高昂。三月己酉日,朝廷任命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以来的转运使,商议开凿汴水之事。庚戌日,又命令刘晏与各道节度使均节赋役,听从他们的方便而行,并上报朝廷。当时战争刚结束,内外交困,关中的米价每斗高达一千钱,百姓们只能将谷穗搓碎供给军队,宫厨没有多余的储备。于是,刘晏疏浚汴水,给元载写信,详细陈述漕运的利弊,并让各方相应行动。自此每年能运送数十万石粮食给关中等地区,唐朝称颂漕运之才能的人,都推刘晏为首,后来的人都遵循他的规则。
此诗通过描述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政治生涯及其关系,展现了唐朝时期的官场斗争和社会现状。同时展示了唐玄宗对李抱真建议的采纳及对李光弼的提拔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