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朔方将浑释之守灵州,怀恩檄至,云全军归镇,释之曰:“不然,此必众溃矣。”将拒之,其甥张韶曰:“彼或翻然改图,以众归镇,何可不纳也!”释之疑未决。怀恩行速,先候者而至,释之不得已纳之。张韶以其谋告怀恩,怀恩以韶为间,杀释之而收其军,使韶主之;既而曰:“释之,舅也,彼尚负之,安有忠于我哉!”他日,以事杖之,折其胫,置于弥峨城而死。
都虞候张维岳在沁州,闻怀恩去,乘传至汾州,抚定其众,杀焦晖、白玉而窃其功,以告郭子仪。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维岳赂谅,使实其言。子仪奏维岳杀瑒,传首诣阙。群臣入贺,上惨然不悦,曰:“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命辇怀恩母至长安,给待优厚,月馀,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
诗句翻译及赏析: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 注释:资治通鉴,又称《资治通鉴纲目》,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本诗出自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记录了唐代的历史事件。
- 翻译: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 时朔方将浑释之守灵州,怀恩檄至,云全军归镇,释之曰:“不然,此必众溃矣。”将拒之,其甥张韶曰:“彼或翻然改图,以众归镇,何可不纳也!”
- 注释:朔方将,即唐朝时期的节度使,管理一方的军事和行政事务。浑释之,名字不详。怀恩,即李怀恩,是当时一位重要的将领,后被朝廷所信任并任命为节度使。檄书,古代用书信的形式发布命令或公告。
- 翻译:当时的朔方节度使浑释之据守灵州,李怀恩的信件传来,声称全军将返回镇中,浑释之疑惑不解地对下属说:“并非如此,这必定会导致军队溃散。”他打算拒绝李怀恩的命令,他的外甥张韶对他说:“或许对方会突然改变策略,率领军队回到镇中,为什么不接纳呢?”
- 将拒之,其甥张韶曰:“彼或翻然改图,以众归镇,何可不纳也!”释之疑未决。
- 注释:拒绝,指不接受李怀恩的请求。翻然改图,形容改变原来的计划或策略。
- 翻译:浑释之打算拒绝李怀恩的要求,但犹豫不决。
- 怀恩行速,先候者而至,释之不得已纳之。
- 注释:怀恩行动迅速,先行一步到达目的地。候者,等待的人。
- 翻译:李怀恩迅速前行,先于其他使者到达目的地,浑释之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他的要求。
- 张韶以其谋告怀恩,怀恩以韶为间,杀释之而收其军,使韶主之;既而曰:“释之,舅也,彼尚负之,安有忠于我哉!”他日,以事杖之,折其胫,置于弥峨城而死。
- 注释:间,间谍。主,主持、主管。既而,不久之后。
- 翻译:张韶将浑释之的计划告知李怀恩,李怀恩因此怀疑张韶,最终杀了浑释之并将军队收归自己控制。后来李怀恩感叹说:“浑释之是我舅舅,他却对我不忠,哪有对我忠诚的呢?”有一天,李怀恩因为某些事情打了张韶,结果张韶的腿被打折,最后被送往弥峨城处死。
- 都虞候张维岳在沁州,闻怀恩去,乘传至汾州,抚定其众,杀焦晖、白玉而窃其功,以告郭子仪。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维岳赂谅,使实其言。子仪奏维岳杀瑒,传首诣阙。群臣入贺,上惨然不悦,曰:“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命辇怀恩母至长安,给待优厚,月馀,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
- 注释:都虞候,即都押牙,负责掌管军事的官员。张维岳,名字不详。沁州,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郭子仪,字泰来(一说名嗣业),唐朝著名将领,后被封为汾阳王。传首,传递首级作为战功的象征。群臣,指朝中的官员们。惨然不悦,形容内心极度不高兴的样子。月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寿终,寿命过世。以礼葬之,按照礼节安葬。功臣,这里特指郭子仪等人。
- 翻译:都虞候张维岳在沁州听说李怀恩离开后,便乘车前往汾州。他安抚平定了当地的军队,杀死了焦辉和白玉,并且窃取了他们的胜利功劳告诉了郭子仪。郭子仪派牙官卢谅到汾州,张维岳贿赂卢谅,让他证实自己的陈述。郭子仪上报称张维岳杀害了郭的儿子张瑒,将头颅传送到朝廷。当群臣入宫向皇帝祝贺时,皇帝心中十分不快说:“朕信任不及别人,导致有功的大臣遭受挫折,深感惭愧,又有什么好高兴的呢?”于是让车辇载着李怀恩的母亲回长安,待遇非常优厚,过了一个多月她便去世了;按照礼节将其安葬,功臣们都感到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