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六年辛亥,公元七七一年
春,二月,壬寅,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兼泽潞、山南西道节度使李抱玉上言:“凡所掌之兵,当自训练。今自河、陇达于扶、文,绵亘二千馀里,抚御至难。若吐蕃两道俱下,臣保固汧、陇则不救梁岷,进兵扶、文则寇逼关辅,首尾不赡,进退无从。愿更择能臣,委以山南,使臣得专备陇坻。”诏许之。

郭子仪还邠州。

岭南蛮酋梁崇牵自称平南十道大都统,据容州,与西原蛮张侯、夏永等连兵攻陷城邑,前容管经略使元结等皆寄治藤梧。经略使王翃至藤州,以私财募兵,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珪,驰诣广州,见节度使李勉,请兵以复容州,勉以为难,翃曰:“大夫如未暇出兵,但乞移牒诸州,扬言出千兵为援,冀藉声势,亦可成功。”勉从之。翃乃与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等结盟讨贼。翃募得三千馀人,破贼数万众;攻容州,拔之,擒梁崇牵,前后大小百馀战,尽复容州故地。分命诸将袭西原蛮,复郁林等诸州。

诗句翻译:“大历六年辛亥,公元七七一”这句诗的翻译是“大历六年,农历辛亥年”。唐代宗大历六年,即公元771年,这一年在干支纪年中对应的是辛亥年。而“郭子仪还邠州”指的是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从他担任的官职上回归自己的根据地——位于今陕西境内的宁州(旧称邠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诗句原文解读
  • “大历六年辛亥,公元七七一”:直接点明了时间,即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71年的辛亥年。这里的“大历”是唐代的一个时期名称,指代唐肃宗时期的后半段,也就是唐代宗时期的开始。同时,“七七一”是指该年农历七月七日。
  1. 历史背景
  • 郭子仪在唐代宗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因战功卓越而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郭子仪在军事上多次平定了边疆动乱,如平定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收复长安等重要城市,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1. 郭子仪的事迹
  • 郭子仪在任期间,曾率军平定了多场叛乱,包括对抗吐蕃的入侵。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军事才能和忠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郭子仪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在政治策略上也颇有建树,为维护唐朝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1. 诗歌赏析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郭子仪一生的军事功绩的赞赏。通过精确的历史记录,诗人展现了郭子仪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作为一代名将的形象。这种表述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事件的严谨态度。
  1. 文化意义
  • 通过对郭子仪生平及其在特定时间点的活动的描述,诗句不仅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国家、民族英雄的缅怀与纪念。它激励着后人学习郭子仪那种忠诚于国家、勇敢战斗的精神。

这句诗不仅提供了关于郭子仪以及唐代宗大历年间的详细信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