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薛萼、常休明皆诣阙请罪,上释不问。
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宝臣弟宝正娶承嗣女,在魏州,与承嗣子维击球,马惊,误触维死;承嗣怒,囚宝正,以告宝臣。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问。
时硃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其北,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五月,乙未,承嗣将霍荣国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统永平、河阳、怀、泽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众降李宝臣。甲戌,承嗣自将围冀州,宝臣使高阳军使张孝忠将精骑四千御之,宝臣大军继至;承嗣烧辎重而遁。孝忠,本奚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乙巳,薛萼、常休明皆诣阙请罪,上释不问。
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宝臣弟宝正娶承嗣女,在魏州,与承嗣子维击球,马惊,误触维死;承嗣怒,囚宝正,以告宝臣。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问。
时硃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其北,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五月,乙未,承袭将霍荣国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统永平、河阳、怀、泽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众降李宝臣。甲戌,承嗣自将围冀州,宝臣使高阳军使张孝忠将精骑四千御之,宝臣大军继至;承嗣烧辎重而遁。孝忠,本奚也。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事件。这部史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段内容中,唐代宗时期的政治局势紧张。当时,唐朝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并存。薛萼和常休明因得罪了田承嗣而被皇帝宽恕,但这并未解决根本问题。田承嗣的叛乱行为导致唐朝的多个地区陷入混乱,需要通过军事行动进行镇压。
朱滔与李宝臣和薛兼训联合对抗田承嗣。李正己在南方对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发起攻击。这些军事行动显示了唐朝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裴志清等人被田承嗣击败并投降李宝臣的事件也反映了战场上的残酷现实。田承嗣烧毁辎重后逃跑的情节更加凸显了他狡猾和缺乏战略眼光的一面。
张孝忠率领精骑四千抵御田承嗣的行动展示了唐朝军队的勇气和战斗力。尽管张孝忠本身是奚族人,但他仍然能够为保卫国家而战,体现了忠诚和牺牲精神。
这段历史描绘了唐代宗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的画面。通过分析这些事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朝的内部矛盾以及外部压力如何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