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李正己会于枣强,进围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两军各飨士卒,成德赏厚,平卢赏薄;既罢,平卢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为变,引兵退,宝臣亦退。李忠臣闻之,释卫州,南度河,屯阳武。宝臣与硃滔攻沧州,承嗣从父弟庭玠守之;宝臣不能克。
吐蕃寇泾州,泾原节度使马璘破之于百里城。戊午,命卢龙节度使硃泚出镇奉天行营。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卢子期攻磁州,城几陷;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于清水,擒子期至京师;斩之。河南诸将又大破田悦于陈留;田承嗣惧。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承嗣囚之,至是,礼而遣之,遣使尽籍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数以与之,曰:“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无日,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公之师旅乎!”立使者于廷,南向,拜而授书;又图正己之像,焚香事之。正己悦,遂按兵不进。于是河南诸道兵皆不敢进。承嗣既无南顾之虞,得专意北方。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李宝臣、李正己会于枣强,进围贝州
- 背景介绍
- 李宝臣和李正己联手围攻贝州,背后原因为对朝廷赏赐不公导致的士卒不满。
- 军事行动
- 两军分别犒赏士兵,成德军赏厚,平卢军赏薄,导致平卢军心生不满。
- 内部矛盾
- 田承嗣出兵救贝州后,因朝廷对两镇的赏赐各有厚薄,士卒多有怨言。
- 危机处理
- 二李担心军队哗变自行撤退,李宝臣也退兵,最终不敢再前进。
- 后续影响
- 此次事件导致河北诸道兵马均不敢轻易进逼,田承嗣因此得以安心固守北方。
- 人物分析
- 通过事件可以看出,李宝臣与李正己虽能共赴危难,但在处理内部矛盾时显得犹豫不决。
- 历史意义
- 此事件反映出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以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