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将还,宝臣诣其馆,遣之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宝臣惭其左右。兵马使王武俊说宝臣曰:“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宝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范阳宝臣乡里,心常欲之,因刻石作谶云:“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瘗宝臣境内,使望气者言彼有王气,宝臣掘而得之。又令客说之曰:“公与硃滔共取沧州,得之,则地归国,非公所有。公能舍承嗣之罪,请以沧州归公,仍愿从公取范阳以自效。公以精骑前驱,承嗣以步卒继之,蔑不克矣。”宝臣喜,谓事合符谶,遂与承嗣通谋,密图范阳,承嗣亦陈兵境上。
宝臣谓滔使者曰:“闻硃公仪貌如神,愿得画像观之。”滔与之。宝臣置于射堂,与诸将共观之,曰:“真神人也!”滔军于瓦桥,宝臣选精骑二千,通夜驰三百里袭之,戒曰:“取貌如射堂者。”时两军方睦,滔不虞有变,狼狈出战而败,会衣他服得免。宝臣欲乘胜取范阳,滔使雄武军使昌平刘怦守留府。宝臣知有备,不敢进。
诗句翻译
原文: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将还,宝臣诣其馆,遣之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宝臣惭其左右。兵马使王武俊说宝臣曰:“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宝臣遂有玩寇之志。
译文: 唐玄宗赞赏李宝臣的功劳,派遣使者马承倩携带诏书慰劳他;当返回时,李宝臣前往使者的馆舍,赠送一百匹绢帛,使者马承倩辱骂并扔出这些绢帛,让宝臣和他的随从们感到羞愧。兵马使王武俊劝说李宝臣道:“如今你在军中立了新功,那个小子如此不知礼数,何况平定叛乱之后,用一道诏书就召回你到朝廷,你还是个普通的百姓,倒不如释放承嗣,作为你自己的资本。”于是李宝臣有了背叛朝廷的意图。
注释: 上嘉李宝臣之功 - 唐玄宗赞赏李宝臣的功劳。
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 - 派遣使者携带诏书来慰问和慰劳李宝臣。
将还,宝臣诣其馆 - 将要返回时,李宝臣去拜访使者的馆舍。
遣之百缣 - 赠送一百匹绢帛。
承倩诟詈,掷出道中 - 使者马承倩辱骂并把绢帛扔在路上。
宝臣惭其左右 - 由于受到羞辱,李宝臣和他的随从感到羞愧。
兵马使王武俊说宝臣曰 - 兵马使王武俊劝说李宝臣。
“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 - “你如今在军中立了新功,那个小子如此不知礼仪,何况平定叛乱之后,用一道诏书就能召回你到朝廷。”
“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 - “你还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罢了,倒不如释放承嗣。”
不如释承嗣 - 不如释放承嗣。
以为己资 - 作为自己的资本。
遂有玩寇之志 - 于是产生了背叛朝廷的心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宝臣因受到侮辱而产生背叛朝廷之心的过程。诗中的李宝臣,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面对皇帝赐予的荣誉和赏赐却表现得极为谦逊,这反映了他的谦虚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当他回到朝中准备接受皇帝的赏赐时,却被使者无礼对待,这让他感到极度羞辱,甚至产生了想要背叛朝廷、投靠敌人的念头。这一转变过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关系下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