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田承嗣遣兵寇滑州,败李勉。吐蕃寇石门,入长泽川。

八月,丙寅,加卢龙节度使硃泚同平章事。

李灵曜既为留后,益骄慢,悉以其党为管内八州刺史、县令,欲效河北诸镇。甲申,诏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讨之。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进兵击灵曜。

汴宋兵马使、摄节度副使李僧惠,灵曜之谋主也。宋州牙门将刘昌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问计,昌为之泣陈逆顺。僧惠乃与汴宋牙将高凭、石隐金遣神表奉表诣京师,请讨灵曜。九月,壬戌,以僧惠为宋州刺史,凭为曹州刺史,隐金为郓州刺史。

乙丑,李忠臣、马燧军于郑州,灵曜引兵逆战;两军不意其至,退军荥泽,淮西军士溃去者什五六。郑州士民皆惊,走入东都。忠臣将归淮西,燧固执不可,曰:“以顺讨逆,何忧不克?奈何自弃功名!”坚壁不动。忠臣闻之,稍收散卒,数日皆集,军势复振。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中期的政治动荡,特别是关于朱泚和李灵曜的战争。朱泚是卢龙节度使,他因为与中央的冲突而被加官同平章事。李灵曜成为了留后,他变得更加傲慢自大,甚至将他的一些党羽任命为管内州的刺史和县令,试图模仿其他一些地方的节度使。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以及河阳三城使马燧都参与了对李灵曜的战争。此外,汴宋兵马使、摄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的重要谋士,他的行动对于战局有着重大的影响。最后,李忠臣在郑州遭遇了失败,但他最终成功地收复了失去的土地并恢复了军势。此诗不仅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激烈,也展示了将领们在战争中的策略与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