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李正己奏克郓、濮二州。壬申,李僧惠败灵曜兵于雍丘。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击灵曜,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屡破灵曜兵;壬寅,与陈少游前军合,与灵曜大战于汴州城西,灵曜败,入城固守。癸卯,忠臣等围之。

田承嗣遣田悦将兵救灵曜,败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胜进军汴州,乙巳,营于城北数里。丙午,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轻骑数百夜入其营,纵横贯穿,斩数十人而还,营中大骇;忠臣、燧因以大军乘之,鼓噪而入,悦众不战而溃,悦脱身北走,将士死者相枕藉,不可胜数。灵曜闻之,开门夜遁,汴州平。重倩,本奚也。丁未,灵曜至韦城,永平将杜如江擒之。

燧知忠臣暴戾,以己功让之,不入汴城,引军西屯板桥。忠臣入城,果专其功;宋州刺史李僧惠与之争功,忠臣因会击杀之;又欲杀刘昌,昌遁逃得免。

{“诗句”: “戊辰,李正己奏克郓、濮二州。壬申,李僧惠败灵曜兵于雍丘。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击灵曜,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屡破灵曜兵;壬寅,与陈少游前军合,与灵曜大战于汴州城西,灵曜败,入城固守。癸卯,忠臣等围之。田承嗣遣田悦将兵救灵曜,败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胜进军汴州,乙巳,营于城北数里。丙午,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轻骑数百夜入其营,纵横贯穿,斩数十人而还,营中大骇;忠臣、燧因以大军乘之,鼓噪而入,悦众不战而溃,悦脱身北走,将士死者相枕藉,不可胜数。灵曜闻之,开门夜遁,汴州平。”, “译文”: “在戊辰这一天,李正己向朝廷汇报说他已经攻克了郓州和濮州。紧接着的壬申日,李僧惠在雍丘打败了灵曜的军队。冬天,十月时,李忠臣和马燧联合进攻灵耀,李忠臣率军驻扎在汴南,马燧率军在汴北,他们多次击败灵曜的军队;到了壬寅这一天,李忠臣和陈少游的前军会师,在汴州城的西面与灵曜的军队展开了激战,最终导致灵曜军队溃败,并进入了城中进行防守。然后癸卯这天,李忠臣等人包围了敌人。田承嗣派遣田悦带领军队前去救援灵曜,并在匡城大败永平、淄青的军队,然后趁胜进军到汴州,乙巳日,他们在城北几里的地方扎下营地。到了丙午天,李忠臣派遣副将李重倩率领几百名轻骑兵夜间潜入了敌营,他们四处穿插,斩杀了数十名敌军后返回,使得敌人营地内大为震惊。之后李忠臣和燧趁机发动进攻,呐喊着冲进了敌营,田悦的军队没有经过战斗就崩溃了,田悦本人仓皇逃向北边。阵亡将士的尸体堆满了战场,数量难以计算。灵耀得知后,打开城门夜逃,汴州的战事就此结束。”}
“这首诗记录了唐朝时期的一系列重要军事和政治事件。诗中提到李正己成功攻克了郓州和濮州(即今天的山东省部分地区),而李僧惠在雍丘击败了灵曜的军队。冬季的十月,李忠臣和马燧联合出击灵曜,最终取得了胜利。同时描述了田承嗣派遣田悦援救灵曜并取得匡城之战的胜利,进而迫使灵曜退守汴州。最后,诗详细叙述了李忠臣趁胜追击,最终使灵曜军队陷入混乱并被击败的场面。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展示了唐朝将领的英勇和智慧,也体现了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和对内部叛乱的处理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