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协洽八月,尽重光作噩五月,凡一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
◎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七七九年
八月,甲辰,以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并同平章事。上方励精求治,不次用人,卜相于崔祐甫,祐甫荐炎器业,上亦素闻其名,故自迁谪中用之。琳,太原人,性粗率,喜诙谐,无他长,与张涉善,涉称其才可大用,上信涉言而用之;闻者无不骇愕。

代宗之世,吐蕃数遣使求和,而寇盗不息,代宗悉留其使者,前后八辈,有至老死不得归者;俘获其人,皆配江、岭。上欲以德怀之,乙巳,以随州司马韦伦为太常少卿,使于吐蕃,悉集其俘五百人,各赐袭衣而遣之。

协律郎沈既济上选举议,以为:“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历、言词、俯仰而已。夫安行徐言,非德也;丽藻芳翰,非才也;累资积考,非劳也。执此以求天下之士,固未尽矣。今人未土著,不可本于乡闾;鉴不独明,不可专于吏部。臣谨详酌古今,谓五品以上及群司长官,宜令宰臣进叙,吏部、兵部得参议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许州、府辟用,其牧守、将帅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得察而举之,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黜,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勉!夫如是,则贤者不奖而自进,不肖者不抑而自退,众才咸得而官无不治矣。今选法皆择才于吏部,试职于州郡。若才职不称,紊乱无任,责于刺史,则曰命官出于吏曹,不敢废也;责于侍郎,则曰量书判、资考而授之,不保其往也;责于令史,则曰按由历、出入而行之,不知其他也。黎庶徒弊,谁任其咎!若牧守自用,则罪将焉逃!必州郡之滥,独换一刺史则革矣。如吏部之滥,虽更其侍郎无益也。盖人物浩浩,不可得而知,法使之然,非主司之过。今诸道节度、都团练、观察、租庸等使,自判官、副将以下,皆使自择,纵其间或有情故,大举其例,十犹七全。则辟吏之法,已试于今,但未及于州县耳。利害之理,较然可观。曏令诸使僚佐尽受于选曹,则安能镇方隅之重,理财赋之殷乎!”既济,吴人也。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代司马光编纂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中的句子进行逐句释义:

  1.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六 · 唐纪四十二”。

  2. 译文:代宗睿文孝武皇帝的下一年是唐玄宗先天元年。

  3. 关键词注释

  • 大历十四年己未:这是唐代宗的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是唐代宗时期的一个年份。
  • 八月,甲辰:指的是唐朝时期农历的八月,这一天在历史上有重要的事件记录。
  • 道州司马杨炎:杨炎曾任道州刺史,后升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与同平章事,共同辅佐代宗皇帝。
  • 乔琳:乔琳是太原人,性格粗率,擅长诙谐,与张涉关系密切,后者认为他具有大的才能,因此被推荐给皇帝使用。
  1. 赏析:《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书,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还提供了对人物的深入分析。例如,通过分析杨炎和乔琳的任命及其背景,可以了解到唐代宗时期的用人政策以及他对人才的态度。同时,通过阅读原文中的其他句子,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对事件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