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已薨,子纳秘之,擅领军务。悦求救于纳及李惟岳,纳遣大将卫俊将兵万人,惟岳遣兵三千人救之。悦收合散卒,得二万馀人,军于洹水;淄青军其东,成德军其西,首尾相应。马燧帅诸军进屯鄴,奏求河阳兵自助;诏河阳节度使李艽将兵会之。
八月,李纳始发丧,奏请袭父位,上不许。
梁崇义发兵至江陵,至四望,大败而归,乃收兵襄、邓。李希烈引军循汉而上,与诸道兵会;崇义遣其将翟晖、杜少诚逆战于蛮水,希烈大破之;追至疏口,又破之。二将请降,希烈使将其众先入襄阳慰谕军民。崇义闭城拒守,守者开门争出,不可禁。崇义与妻赴井死,传首京师。
范阳节度使硃滔将讨李惟岳,军于莫州。张孝忠将精兵八千守易州,滔遣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乳臭儿,敢拒朝命;今昭义、河东军已破田悦,淮宁李仆射克襄阳,计河南诸军,朝夕北向,恒、魏之亡,可伫立而须也。使君诚能首举易州以归朝廷,则破惟岳之功自使君始,此转祸为福之策也。”孝忠然之,遣牙官程华诣滔,遣录事参军董稹奉表诣阙,滔又上表荐之。上悦。九月,辛酉,以孝忠为成德节度使。命惟岳护丧归朝,惟岳不从。孝忠德滔,为子茂和娶滔女,深相结。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七 · 唐纪四十三
【原文】:时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已薨,子纳秘之,擅领军务。悦求救于纳及李惟岳,纳遣大将卫俊将兵万人,惟岳遣兵三千人救之。悦收合散卒,得二万馀人,军于洹水;淄青军其东,成德军其西,首尾相应。马燧帅诸军进屯鄴,奏求河阳兵自助;诏河阳节度使李艽将兵会之。
【译文】:当时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纳隐瞒了这一消息,擅自掌握了军队的统帅权。朱悦向李纳和李惟岳求救,李纳派遣大将卫俊率领一万人的军队,李惟岳派遣士兵三千人来救援。朱悦召集了一些零散的士兵,获得了两万多人的力量,在洹水的东边和西边布下了防线。马燧率领其他部队进军邺城,并请求从河阳调拨军队支援自己;德宗下诏命令河阳节度使李艽率领军队与他们汇合。
【注释】:
- 李正己(生卒年不详):字公济,本名嘉佑,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平卢军的节度使,曾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
- 卫俊(生平不详):具体出身背景未知,是李正己派去救援朱悦的大将之一。
- 李惟岳(生平不详):生平不详,是朱悦的部下将领之一。他在此次军事行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洹水: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境内,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 马燧(生平不详):生平不详,是朱悦的部将之一,后来成为唐朝的著名将领。
- 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唐朝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李正己因政变被暗杀,导致他的部队陷入混乱,无法有效地组织防御。而朱悦作为一方势力的代表,试图联合其他力量来对抗李惟岳的威胁。这场冲突不仅展示了各势力之间的利益纠葛和权力斗争,还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不稳定和军事力量的分散。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