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七八三年

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有才艺,性疏傲,敢大言,好论兵。中书侍郎关播奇之,荐于上,以为将相之器,以汝州距许州最近,擢元平为汝州别驾,知州事。元平至州,即募工徒治城。希烈阴使壮士往应募执役,入数百人,元平不之觉。希烈遣克诚将数百骑突至城下,应募者应之于内,缚元平驰去。元平为人眇小,无须,见希烈恐惧,便液污地。希烈骂之曰:“盲宰相以汝当我,何相轻也!”以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又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取尉氏,围郑州,官军数为所败。逻骑西至彭婆,东都士民震骇,窜匿山谷。留守郑叔则入保西苑。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诗句: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七八三年
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有才艺,性疏傲,敢大言,好论兵。中书侍郎关播奇之,荐于上,以为将相之器,以汝州距许州最近,擢元平为汝州别驾,知州事。元平至州,即募工徒治城。希烈阴使壮士往应募执役,入数百人,元平不之觉。希烈遣克诚将数百骑突至城下,应募者应之于内,缚元平驰去。元平为人眇小,无须,见希烈恐惧,便液污地。希烈骂之曰:“盲宰相以汝当我,何相轻也!”以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又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取尉氏,围郑州,官军数为所败。逻骑西至彭婆,东都士民震骇,窜匿山谷。留守郑叔则入保西苑。

译文: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
春天,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在清水结盟。
庚寅,李希烈派遣他的将领李克诚袭击并攻陷了汝州,俘虏了别驾李元平。元平原本是湖南的一名判官,尽管他只有薄薄的胡须并且身形矮小,但是他有才华和技艺,性格傲慢且喜欢大言不惭,喜欢谈论军事。中书侍郎关播欣赏他,推荐他给德宗,认为他是担任将相的人才。因为汝州距离许州最近,所以德宗提拔元平为汝州的别驾,负责治理州中事务。到达任上的元平立即招集工匠修缮城墙。李希烈暗中派强壮的士兵去应募充当士兵,大约有上百人加入,但元平没有察觉。李希烈派李克诚率领几百骑兵突然来到城下,那些被招募的人在内应后,将李元平捆绑后迅速离开。因为元平身材矮小且没有胡须,见到李希烈害怕,便在地上呕吐。李希烈辱骂他说:“你这样的瞎宰相把我当成目标,为什么如此轻视我呢?”然后任命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又派遣其他将领董待名等四处掠夺,攻占了尉氏县,围困了郑州,官军多次被打败。巡逻的骑兵向西到达彭婆,东都的士人和百姓受到惊吓,纷纷逃到山谷中躲避。留守郑叔则进入西苑躲避战乱。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危机。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在汝州发动叛乱,攻击唐朝官员张镒。面对强大的敌人,张镒选择了妥协,与吐蕃尚结赞结盟以求自保。然而,这种妥协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果,李希烈最终攻占了汝州并在东都洛阳附近进行骚扰。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唐朝政府的无力感。同时,通过描述李希烈的残暴和张镒的懦弱,诗人展示了唐朝晚期官僚制度的腐败和无能。此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艺术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