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希烈不悦,扶真卿出。他日,又与四使同宴,四使曰:“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曹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见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谢之。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 这句话描述的是四位藩王(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自派遣使者前往梁皇帝朱泚处,向其递交文书,表示愿意效忠并请求加封帝位,以此作为对皇帝的劝勉。
- 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 这句描述了四名使者在朱泚面前行礼并发言,强调朝廷对功臣的不公行为,使得整个天下都感到失望和不信任。
- 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 这是颜真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的内心感受和自我安慰。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被朝廷所猜忌而无处容身。
- 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曹诱胁乎!” 这句话是颜真卿斥责那些使者。他指责这些使者不知道有因直言批评安禄山而被处死的颜杲卿,同时表明自己坚守节操至死的决心,不会受他们的威逼利诱。
- 希烈乃谢之。 这是朱泚对于颜真卿态度的反应,他感谢颜真卿的回答。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分别派使者到朱泚那里,向他表示敬仰,请求被封为王,并催促朱泚早日登基。使者们在朱泚面前跪拜舞蹈,并向朱泚劝说道:“朝廷杀害了我们这些功臣,已经失信于天下。您英明神武,功盖天地,已经被朝廷猜忌,恐怕会像安禄山一样遭遇不幸,我们希望您能尽快称帝,让天下臣民有所归属。”
朱泚召见颜真卿,并将使者们呈递上来的文书给他看,问:“现在四位藩王都派人来朝见我,而且没有商量就意见一致,你认为太师怎么看待这件事?”
颜真卿回应道:“他们只不过是四位凶恶之人罢了,怎么能称之为四王!相公不保护自己的功名和功绩,反倒与乱臣贼子为伍,想要和他们一起灭亡吗?”
朱泚听后有些不高兴,于是将颜真卿推出门外。
几天之后,他又与四位使者一同宴饮,四人说:“久闻太师声望高远,如今都统即将称帝而太师突然来访,这难道不是上天把宰相的权力赐给都统吗?”
颜真卿怒斥道:“你们所说的宰相是什么人呢!你们知道有谁因为辱骂安禄山而被处死吗?他就是我哥哥,我已经八十岁了,只懂得守住节操直到死亡,怎么会受你们的威逼利诱呢?”
四位使者不敢再说一句话。
朱泚于是派士兵十人守护颜真卿在馆舍内,并在庭院中挖一个坑,准备将他活埋。但颜真卿却十分镇定,面对朱泚说:“生死已定,何必多费周折呢?赶快用一剑解决吧,这岂不快慰您的心事呢?”
朱泚于是向他道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朱泚在面对四个藩王的臣服请求时的态度变化,从最初的疑虑到最后的愤怒和无奈。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朱泚的犹豫、颜真卿的坚持以及最终的和解。颜真卿的言辞充满了自信和坚定,显示了他不畏强权的精神。这首诗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对话,展示了唐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