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宁都虞侯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押牙姚憺、韦清密输款于李勉。李希烈遣曾与十将康秀琳将兵三万攻哥舒曜,至襄城,曾等密谋还军袭希烈,奉颜真卿为节度使,使玢、憺、清为内应。希烈知之,遣别将李克诚将骡军三千人袭曾等,杀之,并杀玢、憺及其党。甲午,诏赠曾等官。始。韦清与曾等约,事泄不相引,故独得免。清恐终及祸,说希烈请诣硃滔乞师,希烈遣之,行至襄邑,逃奔刘洽。希烈闻周曾等有变,闭壁数日。其党寇尉氏、郑州者闻之,亦遁归。希烈乃上表归咎于周曾等,引兵还蔡州,外示悔过从顺,实待硃滔等之援也。置颜真卿于龙兴寺。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淮宁兵战于安州,官军大败,伯仪仅以身免,亡其所持节。希烈使人以其节及俘馘示颜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绝而复苏,自是不复与人言。
淮宁都虞侯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押牙姚憺、韦清密输款于李勉。
译文:淮宁的都虞侯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押牙姚憺和韦清暗中向李勉投降。
注释:淮宁,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都虞侯,古代官职名称;镇遏兵马使,负责镇守和控制军队的武官;押牙,官名,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韦清,人名。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周曾等将领在得知自己的军队受到背叛后,决定投靠李勉以寻求帮助的故事。他们秘密地向李勉投降,希望通过他的势力重新获得力量。然而,他们的计划被李希烈发现,李希烈派出了一支部队来攻击他们,最终导致周曾等人被杀,王玢、姚憺及其同伙也遭杀害。
接着描述了韦清与周曾等人密谋之后,事情泄露并未被牵连,因此独自得以逃脱。后来,韦清担心自己最终也会陷入困境,于是向李希烈请求派他到朱滔那里请求援军。李希烈派遣他前往,但当他到达襄邑时便逃跑了,然后投奔给刘洽。当李希烈得知周曾等人有变故后,关闭城门几天。他的一些部下在尉氏和郑州被寇贼所侵扰,他们也逃回了李希烈的身边。李希烈于是上表文归咎于周曾等人,并率兵返回蔡州。表面上表示悔过顺从,实际上却等待朱滔等人的援助。同时,将颜真卿安置在龙兴寺。
最后描述了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在安州与淮宁的军队交战,结果官军惨败,张伯仪仅以身免,他所持有的节杖也被夺走。李希烈派人拿着他的节杖以及被俘的人头给颜真卿看,使得颜真卿号啕大哭,甚至昏厥过去又苏醒过来。从此以后,颜真卿不再与人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