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初行税间架、除陌钱法。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军屯魏县,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荆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剑南、岭南诸军环淮宁之境。旧制,诸道军出境,则仰给度支。上优恤士卒,每出境,加给酒肉,本道粮仍给其家。一人兼三人之给,故将士利之。各出军才逾境而止,月费钱百三十馀万缗,常赋不能供。判度支赵赞乃奏行二法:所谓税间架者,每屋两架为间,上屋税钱二千,中税千,下税五百,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或有宅屋多而无它资者,出钱动数百缗。敢匿一间,杖六十,赏告者钱五十缗。所谓除陌钱者,公私给与及卖买,每缗官留五十钱,给它物及相贸易者,约钱为率。敢隐钱百,杖六十,罚钱二千,赏告者钱十缗,其赏钱皆出坐事之家。于是愁怨之声,盈于远近。
这首诗是关于唐代税收制度的记录,具体来说是关于税间架和除陌钱两种税收方法的实施情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庚戌,初行税间架、除陌钱法。
庚戌日,开始实行税间架和除陌钱这两种税收方法。
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军屯魏县,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荆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剑南、岭南诸军环淮宁之境。
当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支军队驻扎在魏县,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荆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剑南、岭南等各部队都环绕着淮宁一带。
旧制,诸道军出境,则仰给度支。上优恤士卒,每出境,加给酒肉,本道粮仍给其家。
按照以往的惯例,各支军队出境时,就依赖度支来供给他们粮食。皇上为了优待士兵,每次出兵,都要给他们提供酒肉;同时,本道粮仍然供应他们的家人。
一人兼三人之给,故将士利之。
由于一个人可以享受三个人的利益,所以士兵们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各出军才逾境而止,月费钱百三十馀万缗,常赋不能供。
各部队刚离开边境,每月的费用就高达一百三十多万缗,常规的赋税无法支付。
判度支赵赞乃奏行二法:所谓税间架者,每屋两架为间,上屋税钱二千,中税千,下税五百,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或有宅屋多而无它资者,出钱动数百缙。敢匿一间,杖六十,赏告者钱五十缙。所谓除陌钱者,公私给与及卖买,每缗官留五十钱,给它物及相贸易者,约钱为率。敢隐钱百,杖六十,罚钱二千,赏告者钱十缙,其赏钱皆出坐事之家。
于是愁怨之声,盈于远近。
赵赞因此向朝廷提出两项税收新方法:一是税间架法,即每间两架房屋征税两千文,中等间架一千五百文,下等间架五百文,官吏执笔记账,进入百姓家中计算数目。如果某人有较多的房屋但没有其他财产,他需要拿出几百缗钱来缴税。如果有谁敢隐瞒一间房屋,就要被杖打六十大板,奖励告发的人可以得到五十缗钱。二是除陌钱法,即在公私交易中,每缗由政府保留五十文作为费用,用来给他人物品或进行交易。如果有人隐藏了一百缗钱,就会被杖打六十大板,罚金两千文,奖励告发的人可以得到十缙钱,而赏赐的钱款都是由那些犯罪的人家里出的。因此,各地的人们都充满了忧愁和怨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税收制度的某些方面。在当时,政府为了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和战争的需要,会采取各种税收措施。这些税收方法包括税间架和除陌钱两种形式,分别针对房屋和公私交易中的货币进行征税。
诗中提到的“旧制”,指的是唐代以前就有的税收方法,而“上优恤士卒”则表明皇帝为了照顾士兵的生计和士气,采取了一些优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士兵们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资和保障,从而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诗中提到“一人兼三人之给”,意味着士兵和将领们能够从政府的资助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他们的战斗积极性。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贪污腐败和浪费资源等。
诗中提到的“愁怨之声,盈于远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税收问题的关注和不满情绪。这可能是因为税收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了许多民众和士兵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起了普遍的抱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