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发泾原等诸道兵救襄城。冬,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军士冒雨,寒甚,多携子弟而来,冀得厚赐遗其家,既至,一无所赐。丁未,发至浐水,诏京兆尹王浐犒师,惟粝食菜啖。众怒,蹴而覆之,因扬言曰:“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乃擐甲张旗鼓噪,还趣京城。令言入辞,尚在禁中,闻之,驰至长乐阪,遇之。军士射令言,令言抱马鬣突入乱兵,呼曰:“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军士不听,以兵拥令言而西。上遽命赐帛,人二匹。众益怒,射中使。又命中使宣慰,贼已至通化门外,中使出门,贼杀之。又命出金帛二十车赐之。贼已入城,喧声浩浩,不复可遏。百姓狼狈骇走,贼大呼告之曰:“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上遣普王谊、翰林学士姜公辅出慰谕之。贼已陈于丹凤门外,小民聚观者以万计。
译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皇帝命令泾原等诸道军队救援襄城。冬季,十月,丙午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士兵到达京城。军士冒着大雨,天气十分寒冷,许多人带着自己的子女前来,期望能获得丰厚的赏赐来回报他们的家人。到达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丁未日,军队抵达浐水附近,皇帝诏令京兆尹王浐犒赏军队,仅提供了一些粗糙的食物和蔬菜。众人愤怒,将食物蹴到一边并倒掉,并大喊:“我们即将战死沙场,却还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怎能用我们卑微的生命去抵抗敌人的利剑呢!听说琼林、大盈二库金帛堆积如山,不如我们一起去取。”于是他们披上铠甲,挥动旗帜,大声鼓噪着返回京城。姚令言入宫辞谢,尚在宫中的皇帝得知此事后,急忙出宫前往长乐阪迎接。这时,军士射向他,姚令言抱着马鬃冲入乱军之中,喊道:“诸位误入歧途!东征立功,何愁不能富贵?你们这是为了全家被杀的打算啊!”军士们不听他的劝告,用兵将他围起向西行进。皇帝立即下令赐给他们每人二匹绸缎。但军士们更加愤怒,射中了一名宦官。又派一名宦官前去宣慰,贼军已到达通化门外,宣慰使出门时被杀害。皇上又命拿出二十车绸缎赏赐他们。贼军已进入城内,喧闹声越来越大,无法制止。百姓们惊慌失措地逃跑,贼军高喊:“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抢夺你们的商品货物了!也不收你们的间架钱了!”皇帝派遣普王李谊和翰林学士姜公辅出京安慰、解释。贼军已经在丹凤门外列阵,小民观看的人数以万计。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末年安史之乱时期,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军队保卫京城的英勇事迹。诗中描绘了士兵们冒雨出征,渴望得到赏赐却一无所获的情景。当士兵们得知朝廷有大量金银财宝时,情绪激动,决定夺取这些财物。然而,当他们到达京城时,却遭到了宦官的阻挠和攻击。尽管士兵们愤怒不已,但最终未能成功夺取财物。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